[发明专利]刚性车架及设有该刚性车架的机车底盘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37587.1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7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民;陈海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光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6 | 分类号: | B62D2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舒丁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刚性 车架 设有 机车 底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刚性车架及设有该刚性车架的机车底盘。
背景技术
非承载式车身的机车装有刚性车架,车身本体悬置于车架上,用弹元件联接。车架的振动通过弹性元件传到车身上,大部分振动被减弱或消除,而在发生碰撞时车架能吸收大部分冲击力,对车身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车厢变形小,平稳性和安全性好,而且厢内噪音低。
但是,目前的大多数非承载式车身的刚性车架仍沿用原有“H”型、“工”型、“#”型等形状,较为笨重,且在面对较大冲击时,难以抵抗冲击,容易产生变形。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刚性车架在面对较大冲击时,难以抵抗冲击的问题,提供一种抗冲击能力良好的刚性车架及设有该刚性车架的机车底盘。
一种刚性车架,安装于机车底盘本体,所述刚性车架包括第一梁及第二梁,所述第一梁与所述第二梁交叉连接呈X形,且所述第一梁与所述第二梁距所述底盘本体的距离自所述机车底盘本体尾部至头部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梁包括第一支撑部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梁包括第二支撑部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固接于所述机车底盘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梁与所述第二梁的交叉点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中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车底盘本体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穿过且卡设于所述固定孔,以固定所述刚性车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皆呈阶梯形的柱状结构,且直径自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与第一支撑部的连接端、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与第二支撑部连接端起始,向另一端逐阶减小,以卡设于所述固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梁与所述第二梁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梁与所述第二梁的横截面为正五边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刚性车架的材质为高强度碳钢。
一种设有刚性车架的机车底盘,包括上述的刚性车架及机车底盘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机车底盘的头部看向尾部或者从尾部看向头部,所述刚性车架呈X形,与所述机车底盘本体构成四个三角形;从所述机车底盘的其中一侧看向另一侧,所述刚性车架呈倾斜的直线,与所述机车底盘本体构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从与所述机车底盘平行的方向看,所述刚性车架呈四个三角形。
上述刚性车架,第一梁的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梁的第二支撑部相互交叉呈X形且与机车底盘本体倾斜。如此,该刚性车架具有空间结构,在不同的方向的截面皆呈三角形结构。当产生冲击时,由于三角形为稳定而不易变形的特点,使该刚性车架具有良好的多角度的抗冲击能力。
上述设有刚性车架的机车底盘,刚性车架的设置,利用其呈三角形的稳定的空间结构,可使该机车底盘具有良好的多角度的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刚性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刚性车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刚性车架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刚性车架的正视图;
图5为一实施方式的设有刚性车架的机车底盘的俯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设有刚性车架的机车底盘的正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的设有刚性车架的机车底盘的左视图;
图8为图5所示的设有刚性车架的机车底盘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光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光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37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车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四轮独立转向车辆的转向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