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悬置点的振动贡献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41026.9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5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程金英;张永利;李令兵;殷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悬置 振动 贡献 方法 | ||
1.一种测量悬置点的振动贡献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发动机处于运行工况下,获取车内接受体沿车身坐标系选定坐标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作为第一加速度信号,并同时获取被测悬置点的车身侧安装点沿所述选定坐标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作为振源加速度信号;
在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下,控制激振器在所述车身侧安装点沿所述选定坐标轴方向产生所述振源加速度信号,并同时获取所述车内接受体沿所述选定坐标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作为第二加速度信号;
将所述第二加速度信号与所述第一加速度信号相比较,获得所述被测悬置点对所述车内接受体在所述运行工况下产生的、沿所述选定坐标轴方向的振动的贡献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工况为怠速工况或者油门开度达到最大的急加速工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接受体为驾驶员座椅或者方向盘。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定坐标轴包括车身坐标系的X轴、Y轴和Z轴;
所述在发动机处于运行工况下,获取车内接受体沿车身坐标系选定坐标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作为第一加速度信号,并同时获取被测悬置点的车身侧安装点沿所述选定坐标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作为振源加速度信号包括:
在发动机处于运行工况下,获取车内接受体沿车身坐标系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分别作为第一X轴加速度信号、第一Y轴加速度信号和第一Z轴加速度信号;并对应同时获取被测悬置点的车身侧安装点沿所述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分别作为振源X轴加速度信号、振源Y轴加速度信号和振源Z轴加速度信号;
所述在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下,控制激振器在所述车身侧安装点沿所述选定坐标轴方向产生所述振源加速度信号,并同时获取所述车内接受体沿所述选定坐标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作为第二加速度信号包括:
在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下,顺序控制激振器在所述车身侧安装点沿所述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对应产生所述振源X轴加速度信号、振源Y轴加速度信号和振源Z轴加速度信号,并对应同时获取所述车内接受体沿所述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分别作为第二X轴加速度信号、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和第二Z轴加速度信号;
所述将所述第二加速度信号与所述第一加速度信号相比较,获得所述被测悬置点对所述车内接受体在所述运行工况下产生的、沿所述选定坐标轴方向的振动的贡献量包括:
将所述第二X轴加速度信号与所述第一X轴加速度信号相比较,获得所述被测悬置点对所述车内接受体在所述运行工况下产生的、沿所述X轴方向的振动的贡献量;将所述第二Y轴加速度信号与所述第一Y轴加速度信号相比较,获得所述被测悬置点对所述车内接受体在所述运行工况下产生的、沿所述Y轴方向的振动的贡献量;及将所述第二Z轴加速度信号与所述第一Z轴加速度信号相比较,获得所述被测悬置点对所述车内接受体在所述运行工况下产生的、沿所述Z轴方向的振动的贡献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发动机处于运行工况下,获取车内接受体沿车身坐标系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包括:
在发动机处于运行工况下,同时获取车内接受体沿车身坐标系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发动机处于运行工况下,同时获取车内接受体沿车身坐标系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包括:
在发动机处于运行工况下,利用三向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同时获取车内接受体沿车身坐标系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处于运行工况下,所述对应同时获取被测悬置点的车身侧安装点沿所述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包括:
在发动机处于运行工况下,利用三向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对应同时获取被测悬置点的车身侧安装点沿所述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102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压驱动弹射式水平冲击台
- 下一篇:一种涡轮增压管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