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口服液大鼠模型及测定对模型影响的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48112.2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3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赵京生;易伟国;刘弘;魏远亮;张正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00 | 分类号: | A61K36/00;A01K67/027;G01N33/48;G01N33/1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67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服液 大鼠 模型 测定 影响 实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理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服液大鼠模型及测定对模型影响的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脏病是以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为特点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三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近10年来,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受行为、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心力衰竭又称为心功能不全。传统概念认为由于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疾病所致的心脏损害,特别是心室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在有适量静脉回流情况下,心脏不能维持足够的排血量,导致周身组织灌注量减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新的概念:心衰是一组多种神经体液因子参与,促使心功能不全持续发展的临床综合症,是各种心脏病最终结局。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心衰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
通过临床观察实验进一步探讨口服液治疗气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探讨口服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服液对大鼠模型影响的实验方法,旨在研究益气活血祛湿利水药口服液对不同证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口服液对大鼠模型影响的实验方法包括对大鼠耐氧模型的影响的实验、对大鼠慢性心衰模型的影响的实验、对大鼠急性心衰模型的影响的实验、对水负荷大鼠模型的影响的实验、急性毒性实验;
所述的对大鼠耐氧模型的影响的实验包括对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的影响的实验、对小鼠减压耐缺氧时间的影响的实验、对小鼠耳壳微循环的影响的实验。
进一步,所述的对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的影响的实验的具体方法为:
取18~21g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服大、中、小剂量组口服液,芪苈强心胶囊混悬液和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量均为0.3ml/10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天;于第7天灌胃给药1小时,禁食12小时,将小鼠放入盛有10g钠石灰的125ml磨口广口瓶中,每瓶1只,瓶口涂凡士林密封,立即用秒表记录每只小鼠从瓶口密封到死亡的时间,以呼吸停止为小鼠死亡指标,观察小鼠存活时间。
进一步,所述的对小鼠减压耐缺氧时间的影响的实验的具体方法为:
取18~21g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服大、中、小剂量口服液,芪苈强心胶囊混悬液及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天;于第7天灌胃1小时,禁食12小时,将小鼠放入盛有10g钠石灰的125ml磨口广口瓶内,连接减压装置,瓶口瓶涂凡士林密封;立即用秒表记录每只小鼠从瓶口密封到死亡时间,以呼吸停止为死亡指标,记录小鼠存活时间。
进一步,所述的对小鼠耳壳微循环的影响的实验的具体方法为:
取18~21g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服大、中、小剂量口服液组,芪苈强心胶囊混悬液及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0天,第10天灌胃后1h开始试验;小鼠腹腔注射5%的0.06ml/10g水合氯醛进行麻醉,将麻醉好的小鼠腹部向下固定在小鼠观察台上,调节耳托高度,使耳廓平展在耳托上,在耳廓表面滴加少许香柏油,将观察台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全自动图像分析仪观察各组小鼠耳廓细动脉(A)、细静脉(V)管径、血流速度及毛细血管开放数,调节视野范围,使正常小鼠耳壳微循环情况相似;立即尾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l0mg/kg),2min后,分别观察各小鼠耳廓耳廓细动脉(A)、细静脉(V)管径、血流速度及毛细血管开放数。
进一步,所述的对大鼠慢性心衰模型的影响的实验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一、分组给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81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