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位方法、装置以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54723.8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9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宋超;鲁力;刘明;龚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64/00 | 分类号: | 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610054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方法 装置 以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定位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基于位置的服务(LBS)被应用到生活当中。然而,LBS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移动节点的定位。
现有采用GPS定位的方法,能耗较高,降低了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间。而传统的采用基站定位的方法则定位精度较低。
因此,提供一种低能耗高精度的定位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方法、装置以及系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定位方法能耗高、精度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移动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所述定位请求中包括所述移动节点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数据,所述信号强度时间序列数据为表征所述移动节点在移动时接收无线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在预先建立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地图中,查询与所述移动节点的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目标数据,所述信号强度时间序列地图为记录不同路段上的探测移动节点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所对应的位置数据确定为所述移动节点的定位数据。
可选地,还包括:
预先建立信号强度时间序列地图。
可选地,所述预先建立信号强度时间序列地图包括:
获取不同路段上的探测移动节点所对应的原始信号强度时间序列数据;
对所述原始信号强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信号强度时间序列数据;
建立所述移动节点的位置数据以及所述信号强度时间序列数据的对应关系,保存于所述信号强度时间序列地图中。
可选地,所述定位请求还包括:
连接所述移动节点的基站的ID信息。
可选地,所述在预先建立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地图中,查询与所述移动节点的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目标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基站ID信息确定所述移动节点所在的定位区域;
在预先建立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地图中,查询所述定位区域内与所述移动节点的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目标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所述定位请求中包括所述移动节点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数据,所述信号强度时间序列数据为表征所述移动节点在移动时接收无线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查询模块,用于在预先建立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地图中,查询与所述移动节点的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目标数据,所述信号强度时间序列地图为记录不同路段上的探测移动节点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数据;
定位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所对应的位置数据确定为所述移动节点的定位数据。
可选地,还包括:
地图建立模块,用于预先建立信号强度时间序列地图。
可选地,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定位数据发送给所述移动节点的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定位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用于获取移动节点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数据,所述信号强度时间序列数据为表征所述移动节点在移动时接收无线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定位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定位请求,所述定位请求中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数据;在预先建立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地图中,查询与所述移动节点的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目标数据,所述信号强度时间序列地图为记录不同路段上的探测移动节点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数据;将所述目标数据所对应的位置数据确定为所述移动节点的定位数据。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本发明所提供的定位方法、装置以及系统,通过接收移动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在预先建立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地图中,查询与所述移动节点的数据相匹配的信号强度时间序列目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数据所对应的位置数据确定为所述移动节点的定位数据来实现定位。与GPS定位方法相比,本发明仅仅利用了移动节点连接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作为定位的指纹信息,极大地降低了定位的能耗。而与传统的基站信号定位的方法相比,本发明的信号强度的相对变化较为稳定,能够明显地提高定位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定位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定位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47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