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电池包风道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54763.2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1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振鹏;曾国家;禹洋;李福彬;朱启维;汤小生;谢世滨;吴成明;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563 | 分类号: | H01M10/6563;H01M10/6556;H01M10/655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电池 风道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池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电池包风道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储能元件,是新能源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及使用寿命对整车性能的好坏有重要影响。车载电池包内的电池组是由多个电池单体串联组成的,并且车辆上的装载空间有限,车辆所需电池数目较大,电池均为紧密排列连接;当电池组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电池组不能够得到良好的散热、冷却,长时间处于高温的环境中,将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与寿命。
另外,由于汽车内部的乘员舱是个相对密闭的独立空间,而在汽车行过程中,乘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发动机工作产生的氮氧化物等都会在乘员舱内聚集;这使得目前汽车长期行驶过程中,若不注意开启车窗,则容易使乘员舱内的空气质量下降,加剧乘员及驾驶员的疲劳,甚至对人体造成危害。
另一方面,目前的汽车用动力电池包散热装置的动力源均来自于排风机,而一旦风机出现故障,则电池包散热、冷却系统将失效,使得电池难以散热、冷却,造成电池长时间处于高温的环境中,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与寿命。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085711U,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车载动力电池包散热装置,在电池包的盖板上开有至少多个进风口,每个进风口与同一个气流引起机械相连接,在电池包内的额电池组底部留有气流通道,并通过连接管与外部相通,形成出风口,且出风口处连接冷却风机。该申请案的电池包散热装置同样是通过冷却风机作为动力,一旦冷却风机出现故障,则电池包散热装置将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载电池包风道冷却系统,其能够在的对车载电池包内的电池进行有效散热的同时,还能够将乘员舱内的空气排出到车身外,从而持续的保持乘员舱空气的清新,避免因乘员舱空气质量下降,而加剧乘员及驾驶员的疲劳,甚至对人体造成危害。
本发明在第一目的基础上的另一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车用动力电池包散热装置依靠风机来散热,一旦风机出现故障,则电池包散热装置将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即使电池包散热装置的风机出现故障,依旧能够对电池包进行散热的车载电池包风道冷却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载电池包风道冷却系统,包括电池包壳体,进风管道及排风管道,所述电池包壳体的顶面上设有上通风口,电池包壳体的底面上设有下通风口,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与上通风口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汽车乘员舱相连通;所述排风管道一端与下通风口密封连接,另一端与车身外部空间相连通,所述排风管道与下通风口之间或排风管道上设有排风机。
由于进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汽车乘员舱相连通;排风管道的另一端与车身外部空间相连通;在排风机工作过程中,乘员舱内的空气将依次经过进风管道,上通风口,电池包壳体内腔,下通风口及排风管道,并由排风管道的端口排出到外部空间;当气流流经电池包壳体内腔时,将带走车载电池包内热量;而当乘员舱内的空气内排出后,外界空气将有车身的缝隙进入乘员舱内,从而持续的保持乘员舱空气的清新。因而本方案的车载电池包风道冷却系统能够在的对车载电池包内的电池进行有效散热的同时,还能够将乘员舱内的空气排出到车身外,从而持续的保持乘员舱空气的清新,避免因乘员舱空气质量下降,而加剧乘员及驾驶员的疲劳,甚至对人体造成危害。
作为优选,汽车行李箱隔板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管道位于汽车行李箱隔板下方,所述进风管道的上端口与进风口密封连接,进风管道的下端口与上通风口密封连接。本方案结构有利于车载电池包风道冷却系统的排布。
作为优选,汽车行李箱隔板上、位于进风口正上方设有开口朝向车头的导风罩;所述排风管道上远离下通风口的一端朝向车尾。由于导风罩的开口朝向车头,这有利于乘员舱内各部位的空气流通;而排风管道上远离下通风口的一端(即排风管道的出气口端)朝向车尾,这有利于气流由排风管道排出,尤其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
作为优选,上通风口由左、右上通风口构成,所述进风管道呈Y形,其由主进风管及与主进风管连通的左、右支路进风管构成;所述左支路进风管的端口与左上通风口密封连接,所述右支路进风管的端口与右上通风口密封连接,所述主进风管的端口与汽车乘员舱相连通。本方案结构有利于提高流经各电池组的气流的均匀性,使各电池组散热均匀。
作为优选,左、右支路进风管的端部分别设有导流罩,且导流罩与对应的左、右上通风口密封连接。本方案结构有利于提高流经各电池组的气流的均匀性,使各电池组散热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47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