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示扫描量热仪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55358.2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2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梁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胜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扫描 量热仪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差示扫描量热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厚膜工艺形成的主体核心部分,所述主体核心部分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以及
设置于所述主体核心部分外侧的隔热层;
其中,所述主体核心部分包括:传导层;依次设置于所述传导层一侧的第一绝缘层、传感器层以及第二绝缘层;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传导层另一侧的第三绝缘层、加热层以及第四绝缘层;所述传感器层包括对称分布的样品侧传感器以及参比侧传感器,所述第二绝缘层完全覆盖所述样品侧传感器以及参比侧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示扫描量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以及第四绝缘层均为圆片状结构,且所述传导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以及第四绝缘层的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示扫描量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样品侧传感器以及参比侧传感器均为平面双螺旋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示扫描量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括上部隔热层、下部隔热层以及侧壁隔热层;所述上部隔热层设置于所述传导层上方并包围所述第一绝缘层、传感器层以及第二绝缘层;所述下部隔热层设置于所述传导层下方,并覆盖所述第四绝缘层以及传导层;所述侧壁隔热层包围所述传导层的侧壁。
5.一种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厚膜工艺形成主体核心部分,所述主体核心部分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以及
在所述主体核心部分外侧形成隔热层;
其中,所述主体核心部分包括:传导层;依次设置于所述传导层一侧的第一绝缘层、传感器层以及第二绝缘层;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传导层另一侧的第三绝缘层、加热层以及第四绝缘层;所述传感器层包括对称分布的样品侧传感器以及参比侧传感器,所述第二绝缘层完全覆盖所述样品侧传感器以及参比侧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印刷工艺将所述第一绝缘层、传感器层以及第二绝缘层依次印刷在所述传导层一侧,并采用印刷工艺将第三绝缘层、加热层以及第四绝缘层依次印刷在所述传导层另一侧,然后烧结成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烧结成型后进行热处理工艺。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以及第四绝缘层均为圆片状结构,且所述传导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以及第四绝缘层的面积。
9.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样品侧传感器以及参比侧传感器均为平面双螺旋状结构。
10.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括上部隔热层、下部隔热层以及侧壁隔热层;所述上部隔热层设置于所述传导层上方并包围所述第一绝缘层、传感器层以及第二绝缘层;所述下部隔热层设置于所述传导层下方,并覆盖所述第四绝缘层以及传导层;所述侧壁隔热层包围所述传导层的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胜,未经梁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535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