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榨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1039.0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3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权宪;梁健;朱作玉;赵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康杨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9/14 | 分类号: | B30B9/14;B30B15/30;B30B15/00;B30B1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榨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榨油机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榨油机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植物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采用压榨工艺生产的植物油可以比较全面的保留植物油的营养成分。现有技术中的榨油机一般由炒锅、物料通道、动力装置、压榨螺杆、榨膛等构成。油作物放置于炒锅内加热,然后通过物料通道,进入榨膛,由动力装置给压榨螺杆提供动力,压榨螺杆旋转,将螺纹槽内的榨油原料推向杆体的另一端,这个过程中榨油原料逐渐被压缩,从而将油压榨出来。这种榨油机存在如下缺陷:
1)现有技术中对油作物的烘炒温度的测量是在炒锅外部设置测量点的,难于准确掌握油作物合适压榨温度。其主要原因是炒锅加热的部分,它是受热体同时也是传热体,而油作物是最终受热体,由于两者的导热系数不同,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当炒锅达到设定温度时油作物还没有达到设定温度,这样榨出的油质油量是不理想的。
2)现有技术中对油作物的翻转是采用一根异型杆横扫的搅拌方式,其原理是通过杆的横扫使物料产生波浪式的翻转,这种方式会出现炒锅边缘的物料受热快,锅中间的受热慢,使物料的温度均匀,甚至达不到压榨的温度,
3)现有技术中对炒锅与榨油机外壳的隔热采用常规空气隔热方式,难于有效的隔离炒锅温度的传递。其原理是在炒锅外面套一个铁制的隔热胆,炒锅与隔热胆有一定的距离,温度依靠空气来隔离。但是由于这种结构的加热模块是设置在炒锅外,加热时同时也会使隔热胆受热。难于有效的隔离温度。
4)现有技术中对油作物的的供给是打开物料档板,物料通过异型杆横扫,经过物料通道进入榨膛,其基本的结构是,传动机构的电动机,通过螺杆连接流量挡件上的螺纹孔,电机旋转使流量挡件产生直线运动,从而到达控制流量的功能。这种结构会出现以下问题:由于是螺杆旋转带动有螺纹孔的流量挡板移动。当位置开关失效时,或者控制失效时,电机继续旋转就会使流量挡板一直往一个方向运动,产生机械自锁卡死,甚至使机器损坏。由于流量挡件是采用螺纹孔设计,在实际使用时需加润滑脂,才不会发生磨损,而流量档板又直接接触到油作物,无任是哪一种润滑脂长期摩擦就会产生有还物质,从而导致油作物的安全隐患,
5)在现有技术中的流量的控制方式是,通过电流检测器获得榨油电机负载电流的值来控制流量档件的位置。榨油电机负载电流的值越大,控制器控制流量挡件打开料口的面积跟着变小,或者榨油电机负载电流的值变小,控制器控制流量挡件打开料口的面积跟着变大,由于是通过电流检测器获得榨油电机负载电流的值来控制流量档件的,这种方式当榨油机榨杆转速很低时,或者堵转时是无法判断的,
6)因为物料在螺杆内停留时间相对较短,压榨时间不够,导致出油率较低
7)现有技术中榨膛的出油口结构是在出油的位置,径向开若干条漏油槽,这种结构的缺点是,从最两端的漏油槽出的油会沿榨膛外面的底部流出。
8)现有技术中的家用榨油机。榨油组件把油料压榨后,所排出的废料都是连续的,该种连续的、弯曲的废料进入容器内很容易填满容器而跑出来。
9)现有技术中的家用榨油机。在榨油的过程中,榨杆与榨膛相互作用挤压物料,实现榨油。当工作完毕后,榨膛内会留下一定量压榨坯料,这些压榨坯料会使榨杆与榨膛相互间粘于一起,当要把榨杆从榨膛内取出时,由于粘力的存在,比较难以取出榨杆。
10)现有技术中的家用榨油机压榨螺杆和榨膛与压榨电机的连接采用螺纹方式。在拆装清洗时比较麻烦,不方便使用。
11)在现有技术中的家用榨油机在开始压榨时油料温度达到最佳出油温度,随着压榨时间的变长,油料逐渐冷却,使出油率降低
12)在现有技术中的家用榨油机在开始压榨时榨膛是常温状态,冷榨膛的压榨效果差出油率低。而且会产生初期压榨废料问题。
13)在现有技术中的家用榨油机榨出的油是用简易装置过滤的,由于装置简陋过孔较大、油作物的细小颗粒料容易随孔流入,成品油中使油质不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证榨出的油质油量理想,有效提高油作物的出油率和油品质,节能,故障率低,易于操作的榨油机。
下面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康杨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康杨家用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10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随钻测量井下仪器的冲击振动状态的系统
- 下一篇:一种芝麻酱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