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顶锅式炒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9898.4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3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昌;李潇潇;钱知根;郑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嵊州民胜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7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顶锅式炒茶机 | ||
1. 一种全自动顶锅式炒茶机,包括机架(14)、称量斗(1)、挡叶栅(3)、茶油管(4)、输送带(2)、进叶仓(5)、照明灯(6)、控制器(9)、电机、安保开关(10)、缺料报警器(7)、加热指示灯(8)、粘叶除刷(15)、出茶导板(13)、炒板(16)和炒锅(17),进叶仓(5)固装在机架(14)顶部的后端,进叶仓(5)的上端先后设有挡叶栅(3)和茶油管(4),进叶仓(5)的底部设置有输送带(2),进叶仓(5)的出茶口处安置有挡叶栅(3),进叶仓(5)内的鲜叶由输送带(2)不断输送至称量斗(1)内,称量斗(1)安装在进叶仓(5)的出茶口下方,称量斗(1)内的鲜叶到称量重量后,称量斗翻转,将鲜叶倒入炒锅(17)内,称量斗(1)的下方设有粘叶除刷(15),粘叶除刷(15)将粘在炒板(16)上的鲜叶剔除下来,当茶叶还未倒入炒锅(17)时,茶油管(4)内的茶粉由控制器(9)控制撒到炒锅(17)内,炒锅(17)安装在机架(14)的前端,炒锅(17)上方的炒板(16)一端通过螺杆和横轴梢与U型板固定连接,炒板(16)的另一端通过螺杆与电机主轴固定连接,电机主轴与固装在机架(14)上的电机驱动连接,能实现炒板做圆周翻转,炒锅(17)前端设有出茶门(12),出茶门(12)的下方设置有出茶导板(13),控制器(9)、安保开关(10)、缺料报警器(7)和加热指示灯(8)嵌装在机架(14)右侧的控制面板上,控制器(9)通过电路与电机、安保开关(10)、缺料报警器(7)、加热指示灯(8)连接,照明灯(6)安装在机架(14)罩体右侧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自动顶锅式炒茶机前端还依次变矮地拼接着两台连体可拆拼、总控制的自动变档位顶锅式炒茶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顶锅式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自动顶锅式炒茶机还包括手柄(11)、伺服电机、限位感应器、扇形齿轮(19)、齿轮轴(20)、顶杆(18)、丝杆、滑块和限位档块,与所述控制器(9)连接的伺服电机固装在所述机架(14)上,丝杆与伺服电机通过锥形齿轮传动连接,上方设有限位档块的滑块旋装在丝杆上,手柄(11)前部的挂装在机架(14)的档位卡槽(21)上,手柄(11)的后端与所述的齿轮轴(20)的末端固定连接,如果需要手动操作时,拨动手柄(11)使炒锅顶升或下降实现手动换挡,固装在齿轮轴(20)上的扇形齿轮(19)与顶杆(18)下部的齿条连接,顶杆(18)插装在所述机架(14)上的导套内,丝杆两端设有限位感应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顶锅式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杆(18)从上而下分为顶棒、弹簧和齿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全自动顶锅式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板(16)与炒锅(17)的间距采用32档自动变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顶锅式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9)具有记忆功能,能对前一次的炒茶动作时的温度和进挡位置等控制动作做记忆,便于以后的炒茶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顶锅式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个控制器(9)各自具有数据计算中心,而且三个控制器(9)又数据信号连接,由第一个控制器(9)控制数据信息的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嵊州民胜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嵊州民胜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989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抽芯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牧区加工食品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