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形大梁的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3969.8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2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付胜;许晓东;吴广明;易自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陈圣清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形 大梁 自动化 无损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形大梁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方形大梁的自动化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大梁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建筑结构,水利,建材与大型机电设备中。大梁是设备与结构中关键部件之一,主要起到支撑与保护作用。以矿用振动筛为例,矿用振动筛用来对原煤进行分级,介质回收,脱水和去除废弃物等。振动筛是选煤生产中的关键和贵重的设备之一,它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振动筛大梁长期承受筛分物料的重力和冲击力,同时还要受到交变激振力的作用,其中振动筛的大梁断裂是实际生产中经常发生的故障之一。
大梁是大型设备与结构的核心部件,长期承受结构与设备本身重力与静作用力,同时大多还要受到动应力与交变应力的作用,容易出现疲劳裂纹,
应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疲劳裂纹,避免发生因裂纹扩展扩大而导致大梁断裂的重大安全事故。目前大多采用低频涡流与金属磁记忆的无损检测装置。这些检测需要人工进行检测,无法实现自动化,检测效率低下,加之大梁的工作环境复杂,很多大梁人工检测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形大梁的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形大梁的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轴向运动系统、周向抱紧系统与周向回转系统,所述轴向运动系统安装在周向抱紧系统内部;所述周向抱紧系统包括回转外圈与回转内圈,所述回转外圈包括方形连接板,方形连接板与轨道外圈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回转内圈包括内滑块,内滑块通过调节螺母二安装在周向回转系统内部,内滑块与传感器座之间套有张紧弹簧,传感器座上部安装有传感器盒,此传感器盒上设有传感器,周向抱紧系统前部边缘处安装有清洁刷,周向抱紧系统上部压制有凸片。
进一步的,所述周向回转系统包括直流板与水平板,水平板与直流板通过销轴固定并在销轴中部套固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轴向运动系统包括主动行走机构与从动行走机构,主动行走机构包括电机座与车轮架,电机座上部安装有电机并在电机侧部安装有减速器,车轮架与主动车轮通过轮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行走机构包括车轮架,车轮架与从动车轮通过轮轴固定连接,车轮架中部套有支撑弹簧,车轮架通过调节螺母一与凸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实现大梁检测的全自动化,提高大梁检测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力,节约检测成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准确性高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形大梁的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形大梁的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的轴向运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形大梁的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的周向回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形大梁的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的周向抱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周向抱紧系统;2、清洁刷;3、凸片;4、主动车轮;5、减速器;6、电机座;7、电机;8、从动车轮;9、调节螺母一;10、方形连接板;11、连接板;12、轨道外圈;13、传感器盒;14、调节螺母二;15、直流板;16、销轴;17、复位弹簧;18、水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方形大梁的自动化无损检测装置,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轴向运动系统、周向抱紧系统1与周向回转系统,所述轴向运动系统安装在周向抱紧系统1内部;所述周向抱紧系统1包括回转外圈与回转内圈,所述回转外圈包括方形连接板10,方形连接板10与轨道外圈12通过连接板11连接;所述回转内圈包括内滑块,内滑块通过调节螺母二14安装在周向回转系统内部,内滑块与传感器座之间套有张紧弹簧,传感器座上部安装有传感器盒13,此传感器盒上设有传感器,周向抱紧系统1前部边缘处安装有清洁刷2,周向抱紧系统1上部压制有凸片3。清洁刷可通过胶水粘结或螺栓连接在周向抱紧系统边缘上,凸片的形状可是三角形、方形或圆形,可实现大梁检测的全自动化,提高大梁检测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力,节约检测成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准确性高等诸多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39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