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芯片直贴热管的LED光源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8709.6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0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汤勇;关沃欢;余彬海;李宗涛;陆龙生;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芯片 热管 led 光源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光源模组,尤其涉及一种芯片直贴热管的LED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通电后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LED具有节能、环保和长寿命三大优势,与传统白炽灯比较,可节省60%~90%的电能,被公认为下一代绿色光源,目前正逐步取代传统光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目前,LED封装器件朝着多芯片集成式封装方向发展,然而,多芯片封装器件模组会产生更多热量,引起LED结温上升,从而导致LED发光效率严重下降,影响其工作寿命。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导热元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的散热上,通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常见的热管散热器是把LED封装器件贴装于金属基座,热管再与金属基座连接,把热量导出到外部热沉,进行散热。然而,此种方法存在LED封装器件到外部热沉的传热路径长,热阻大,已经难以满足大功率高集成度LED光源模组的散热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芯片直贴热管的LED光源模组,其接触热阻小、导热效率高、可靠性高、工艺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芯片直贴热管的LED光源模组,其包括热管、LED芯片阵列3;所述热管1分为圆柱段和具有凹槽的扁平段,所述LED芯片阵列3直接贴装于扁平段凹槽底部的安装面上。
所述凹槽底部的安装面为平面;所述凹槽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电极2和挡片4;所述电极2通过导线6与LED芯片阵列3连接;所述LED芯片阵列3、电极2、挡片4通过荧光胶体8封装在凹槽内。
所述热管1的圆柱段与扁平段之间通过圆弧平缓过渡连接。
所述凹槽的内表面镀有镀银反射层。
所述热管1扁平段内部采用铜球7作为支撑结构。
所述热管1内置有金属粉末吸液芯。
上述芯片直贴热管的LED光源模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管1制备
把圆形的热管加热到150℃~250℃,通过凸模5施加压力,把圆形热管一端压成两面具有凹槽的扁平段,然后在其表面镀上反射层;
(2)电极2、LED芯片阵列3安放
在凹槽两端分别安放电极2和挡片4,然后通过固晶材料把LED芯片阵列3固化于凹槽底部的安装面上;
(3)导线6连接及荧光胶体8填充
LED芯片阵列3通过导线6与电极之间连接后,把荧光胶体8填充于凹槽内,对LED芯片阵列3、电极2、挡块4进行固定封装。
所述步骤(1)中凸模5的表面具有圆弧形过渡,该圆弧形过渡用于形成热管1的圆柱段和具有凹槽的扁平段之间的过渡连接。
在热管1的圆柱段安装散热器9,在圆柱段与扁平段之间的圆弧平缓过渡处安装反射杯1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芯片直贴热管的LED光源模组,所采用的热管一端为具有凹槽的扁平段,LED芯片阵列安装在凹槽底部,直接贴装于热管表面,可减少热源到外部热沉的热阻,更有利于热量的导出。
本芯片直贴热管的LED光源模组,可双面安装LED芯片阵列,集成度高,出光角度大。
荧光胶体直接成形于热管表面,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热管压平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热管通过凸模加压压后,形成的具有凹槽的扁平段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芯片直贴热管的LED光源模组,其包括热管1、LED芯片阵列3;所述热管1分为圆柱段和具有凹槽的扁平段,所述LED芯片阵列3直接贴装于扁平段凹槽底部的安装面上。
所述凹槽底部的安装面为平面;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电极2和挡片4;所述电极2通过导线6与LED芯片阵列3连接;所述LED芯片阵列3、电极2、挡片4通过荧光胶体8封装在凹槽内。
所述热管1的圆柱段与扁平段之间通过圆弧平缓过渡连接。
所述凹槽的内表面镀有镀银反射层。
所述热管1扁平段内部采用铜球7作为支撑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87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LED光源
- 下一篇:管道光纤安全监测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