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剪刀叉式车身下线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1187.5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5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金柱发;杨春茂;孙永祥;赵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通用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6 | 分类号: | B66C11/06;B66C1/66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戎加富 |
地址: | 6555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剪刀 车身 下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剪刀叉式车身下线吊具。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制造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大量的过程输送装置,主要用于工件的下线、上线以及在焊装生产线上各工位间转运的传输工作,通常情况下,过程输送装置主要的输送方式有地面输送、地下输送、空中输送等方式,在这些输送方式中,空中输送方式较为复杂,它不但需要综合考虑空中高度、吊具、吊物的平衡稳定性、还需考虑吊运的节拍、自动化程度及安全性能。而目前常用的空中输送方式主要采用电动葫芦、天车、自行葫芦、积放链等吊具进行吊转运输,其中电动葫芦通常是安装在天车上与吊钩、吊绳配合使用,在吊装的过程中,需要先用吊绳连接到起吊工件上,然后将天车上的挂钩挂住吊绳,即进行起吊、升降、输送的工作,采用上述现有的吊具进行输送工件,存在以下问题:①在吊装输送的过程中,吊绳固定连接工件的连接点较少,吊具运行的平稳性较差,②仅靠吊绳连接工件,容易造成工件滑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③行车吊装需要人为操作,自动化程度较低,④生产效率较低;而自行葫芦、积放链虽然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但使用维修成本较高,且上述方式基本只能固定对某种车型进行吊运,变换车型时,还需要对夹具进行更换或调整,适用性窄。因此研制开发一种运行平稳、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简便、安全、高效、能满足不同车型吊运需求的车身下线吊具是客观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平稳、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简便、安全、高效、能满足不同车型吊运需求的剪刀叉式车身下线吊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电机、行走轨道、行走机构、升降机构和抓放机构,抓放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的下端,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在行走机构上,升降机构包括电动葫芦、导杆、单面剪刀叉和双面剪刀叉,单面剪刀叉和双面剪刀叉相互垂直安装,在单面剪刀叉和双面剪刀叉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导杆,电动葫芦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构下侧并与抓放机构连接;抓放机构包括机架、托架、电动推杆、插销,机架上表面与升降机构连接,托架铰接在机架底部,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并与托架用插销铰接,电动推杆动作时可推动托架沿其铰接点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将传统的天车吊具改为剪刀叉式吊具,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完成行起吊、转运、降落车身的工作,完全能替代需要人为操作的吊具,可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较高,且在起吊、转运、降落的过程中吊具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同时抓放机构的电动推杆推动托架运动能实现多种不同宽度车型的抓放动作,为企业实现生产多种车型降低了生产设备的资金投入,且抓放机构在整个传输过程中不会对车身造成任何伤害,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面剪刀叉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双面剪刀叉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单面剪刀叉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吊具下部机构示意图。
1-限位机构,2-行走电机,3-行走轨道,4-行走机构,5-升降机构,6-单面剪刀叉, 7-抓放机构,71-电动推杆,72-托架,73-导向杆,74-插销,75-机架,8-导向座,9-导杆,10-双面剪刀叉,101-剪刀臂杆,102-连接杆,11-电动葫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机2、行走轨道3、行走机构4、升降机构5和抓放机构7,抓放机构7安装在升降机构5的下端,升降机构5固定连接在行走机构4上,升降机构5包括电动葫芦11、导杆9、单面剪刀叉6和双面剪刀叉10,单面剪刀叉6由两个以上相互交叉的剪刀臂杆101首尾铰接连接而成,双面剪刀叉10由两组单面剪刀叉6中间通过连接杆102与剪刀臂杆101的两端部连接而成,单面剪刀叉6和双面剪刀叉10相互垂直安装,在单面剪刀叉6和双面剪刀叉10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导杆9,电动葫芦11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构4下侧并与抓放机构7连接;抓放机构7包括机架75、托架72、电动推杆71、插销74,机架75上表面与升降机构5连接,托架72铰接在机架75底部,电动推杆71固定安装在机架75上并与托架72用插销74铰接,电动推杆71动作时可推动托架72沿其铰接点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通用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一汽通用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11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拆装线鼻子
- 下一篇:模组化防雷专用接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