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力踏杆式省力高速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1737.3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1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云桥 |
主分类号: | B62M1/24 | 分类号: | B62M1/24;B62M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2000 湖北省孝***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力 踏杆式 省力 高速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加力踏杆改变蹬踏方式的省力高速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自行车的运动是靠作用于脚踏上的蹬力,驱动中轴,中轴上固定一个链轮盘,通过链轮盘、链条带动后飞轮旋转,实现后轮驱动自行车前进。这种转动方方式踩踏一次需要环形1个大圈,才能完成1个踩踏周期。随着脚踏旋转角度的变化,转动力矩也在变化,在环形大圈的过程中,环形距离70%都在做无用功,耗人的体力和时间,仅仅30%的踩踏周期才有做有用功。
传统自行车踩踏方式不符合人体工艺学的要求,整圈的踩踏方式不也适合人习惯的用力方式,骑车人容易疲劳,消耗的体力大,自行车的运动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体力,骑行起来舒适安全的高速自行车。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力踏杆式省力高速自行车,包括后驱动轮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加力杆系统,所述加力杆系统包括:
一对驱动盘4,分别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后驱动轮2的两侧,所述驱动盘4与后驱动轮2同轴;所述两个驱动盘4边沿处分别设置销孔;
两节加力杆,分别为后加力杆5和前加力杆7,所述后加力杆5两端分别为后加力杆前销孔11和后加力杆后销孔10;前加力杆7两端分别为前加力后销孔12和前加力前销孔13;
前销轴8、中间销轴6和后销轴2,所述后加力杆前销孔11和前加力杆后销孔12通过所述中间销轴6铰接;后加力杆后销孔10通过后销轴2与驱动盘4的销孔铰接;前加力杆前销孔13通过前销轴8与自行车车架前杠9铰接。
所述两个驱动盘4上的销孔的相对位置相差180度。
所述加力杆系统还包括两个踏板14,所述踏板14侧面设置踏板销孔15,该踏板销孔15为通孔,通过所述中间销轴6在前后加力杆的铰接处同轴安装。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的自行车相比,其结构简单,骑行人节省体力,骑行起来舒适安全,在节省体力的条件下能够达到高速骑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力踏杆式省力高速自行车的整体结构;
图2是加力踏杆分解图。
1自行车 9车架前杠
2后销轴 10后加力杆后销孔
3后驱动轮 11后加力杆前销孔
4驱动盘 12前加力杆后销孔
5后加力杆 13前加力杆前销孔
6中间销轴 14踏板
7前加力杆 15踏板销孔
8前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力踏杆式省力高速自行车的整体结构;如图所示,将原自行车1的驱动部分全部去掉,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1的驱动装置包括后驱动轮2和加力杆系统,后驱动轮2上两侧对称固定安装一对驱动盘4,驱动盘4与后驱动轮2同轴;驱动盘4边沿处设置销孔;加力杆系统由两节加力杆构成,分别为后加力杆5和前加力杆7,后加力杆5两端分别为后加力杆前销孔11和后加力杆后销孔10;前加力杆7两端分别为前加力杆后销孔12和前加力杆前销孔13。
安装时,两个驱动盘4分别同轴固定安装在后驱动轮2两侧,两个驱动盘4上销孔的相对位置相差180度;后加力杆前销孔11和前加力杆后销孔12通过中间销轴6铰接;后加力杆后销孔10通过后销轴2与驱动盘4的销孔铰接,前加力杆前销孔13通过前销轴8与车架前杠9铰接。
使用时,当自行车处于体所示的状态。骑行者右脚垂直向下蹬踏,两个加力杆的中间铰接处收到向下的力的作用,形成一个夹角,而且随着继续施加里的作用。该夹角逐渐变小,由于前加力杆7的前销孔13与车架前杠9铰接被限定位置(仅转动),驱使后加力杆5通过后销轴2拉动驱动盘4,产生旋转力矩,进而驱动后驱动轮2转动前行。
通过综合考虑驱动盘4的大小和销孔位置,加力杆的长度以及车架前杠9和后驱动轮2之间的距离等诸项因素,使每个加力杆对驱动盘4施加旋转力矩的时间点涉及在后销轴2处于垂直位置前15度左右,作用的时间基本上可以跨90度,然后在有相对的加力杆加力。
为了骑行蹬踏方便,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踏板14,该踏板14侧面设置踏板销孔15。该踏板销孔15为通孔,使用中间销轴6使踏板14与前后加力杆的铰接处同轴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云桥,未经陈云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17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折叠踏板机构
- 下一篇:休闲代步车用避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