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0992.4 | 申请日: | 2014-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6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沈朝勇;谭平;崔杰;马玉宏;黄襄云;陈洋洋;周福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04B1/98;F16F15/023;F16F15/0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马丽丽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三维 装置 | ||
1.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包括水平隔震构件(1)、过渡钢结构平台(2)、竖向隔震构件(3),所述的水平隔震构件(1)与竖向隔震构件(3)通过过渡钢结构平台(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隔震构件(3)包括上套筒(3-1),下套筒(3-2),下底板(3-3),蝶形弹簧(3-4),中导向杆(3-5),粘滞阻尼液(3-7);
所述的下底板(3-3)设在下套筒(3-2)的底部,所述的中导向杆(3-5)竖直穿插在下套筒(3-2)中并与下底板(3-3)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的蝶形弹簧(3-4)套设串联在中导向杆(3-5)上,且与下套筒(3-2)的内壁有间隙,所述的上套筒(3-1)穿过中导向杆(3-5)套在下套筒(3-2)中,并位于蝶形弹簧(3-4)的上方,且所述的上套筒(3-1)的外边面与下套筒(3-2)的内表面相接触;所述的中导向杆(3-5)位于上套筒(3-1)的内部,且中导向杆(3-5)的上端设有卡住上套筒(3-1)下端面的紧固螺栓(3-6);
所述的粘滞阻尼液(3-7)导入在下套筒(3-2)中;
所述的上套筒(3-1)的顶部与过渡钢结构平台(2)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隔震构件(1)是由上连接板(1-1)、下连接板(1-3)及连接上连接板(1-1)、下连接板(1-3)的橡胶支座(1-2);所述的过渡钢结构平台(2)是由上平台板(2-1)、下平台板(2-3)、以及上平台板(2-1)和下平台板(2-3)之间固定设有的加强筋(2-2)组成;所述的下连接板(1-3)与上平台板(2-1)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平台板(2-3)与上套筒(3-1)的顶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隔震构件(3)是三个,分别固定连接在过渡钢结构平台(2)的下方,且竖向隔震构件(3)之间成60°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隔震构件(3)是多个,分别固定连接在过渡钢结构平台(2)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套筒(3-2)是圆形或方形,与下套筒(3-2)对应配合的上套筒(3-1)是圆形或是方形;所述的水平隔震构件(1)是橡胶隔震支座或弹性滑板支座或刚性滑板支座或摩擦摆支座,水平隔震构件(1)形状是圆形或方形;所述渡钢结构平台(2)形状是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渡钢结构平台(2)形状是三角形或矩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099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