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0992.4 | 申请日: | 2014-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6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沈朝勇;谭平;崔杰;马玉宏;黄襄云;陈洋洋;周福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04B1/98;F16F15/023;F16F15/0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马丽丽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三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建筑隔震层、桥梁隔震层及设备隔震层的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叠层橡胶隔震技术对减轻水平地震给建筑、桥梁结构带来的破坏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具有良好的水平变形能力和耗能效果,因此应用于建筑、桥梁隔震层中能有效地隔阻地震的水平振动对建筑、桥梁的破坏,并在近年来的多次实际地震中得到了很好的考验。但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缺点是其在竖向不具有减震功能,从历次大地震所测到的地震记录来看,竖向地震在整个地震能量中占有不少份量,如何解决竖向隔震一直是困扰整个隔震界的重大难题,特别是对一些特重要的建筑物、桥梁及重要设备仪器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仅在水平方向起到隔震功能,同时在竖向也能起到隔震功能的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包括水平隔震构件、过渡钢结构平台、竖向隔震构件,所述的水平隔震构件与竖向隔震构件通过过渡钢结构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的竖向隔震构件包括上套筒,下套筒,下底板,蝶形弹簧,中导向杆,粘滞阻尼液;
所述的下底板设在下套筒的底部,所述的中导向杆竖直穿插在下套筒中并与下底板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的蝶形弹簧套设串联在中导向杆上,且与下套筒的内壁有间隙,所述的上套筒穿过中导向杆套在下套筒中,并位于蝶形弹簧的上方,且所述的上套筒的外边面与下套筒的内表面相接触;所述的中导向杆位于上套筒的内部,且中导向杆的上端设有卡住上套筒下端面的紧固螺栓;
所述的粘滞阻尼液导入在下套筒中;
所述的上套筒的顶部与过渡钢结构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水平隔震构件是由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及连接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的橡胶支座;所述的过渡钢结构平台是由上平台板、下平台板、以及上平台板和下平台板之间固定设有的加强筋组成;所述的下连接板与上平台板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平台板与上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竖向隔震构件是三个,分别固定连接在过渡钢结构平台的下方,且竖向隔震构件之间成120°夹角。
所述的竖向隔震构件是多个,分别固定连接在过渡钢结构平台的下方。
所述的下套筒可是圆形或是方形,与下套筒对应配合的上套筒是圆形或是方形;所述的水平隔震构件可以是橡胶隔震支座或弹性滑板支座或刚性滑板支座或摩擦摆支座,水平隔震构件形状是圆形或是方形;所述渡钢结构平台形状是三角形或矩形或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有益效果是:制作简便,施工安装、维护方便;水平及竖向减震相互解耦,互不牵连。采用蝶形钢板弹簧,在竖向运动时具有较小竖向刚度,从而延长上部结构的竖向周期,减小地震作用;同时蝶形弹簧与下圆筒之间的缝隙对筒中的粘滞阻尼液形成很好的粘滞孔,蝶形钢板起到了粘滞阻尼器中活塞的作用,从而通过消能进一步减轻竖向地震作用,保证了上部结构的安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维隔震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新型本实用三维隔震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竖向隔震构件的结构三维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竖向隔震构件的结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竖向隔震构件的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竖向隔震构件的竖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水平隔震构件的结构三维轴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水平隔震构件的结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水平隔震构件的结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渡钢结构平台的结构三维轴测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渡钢结构平台的结构正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渡钢结构平台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1、水平隔震构件;2、过渡钢结构平台;3、竖向隔震构件;1-1、上连接板;1-2、橡胶支座;1-3、下连接板;2-1、上平台板;2-2、加强筋;2-3、下平台板;3-1、上套筒;3-2、下套筒;3-3、下底板;3-4蝶形弹簧;3-5、中导向杆;3-6、紧固螺栓;3-7、粘滞阻尼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对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09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