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6703.X | 申请日: | 2014-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7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峰;李喜鹏;张荣瑾;张翔;张纬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5/10 | 分类号: | F01P5/10;F16D65/7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冷却系统,尤其涉及液力缓速器的换热器的循环水通路的改进设计。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行驶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随着发动机技术发展和道路条件的改善,汽车的行驶速度和单次运行距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行驶动能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使得传统的摩擦片式制动装置越来越不能适应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需要,因为如果频繁或长时间地使用行车制动器,会出现因摩擦片过热而导致制动效能热衰退的现象,严重时会导致制动失效,甚至引起爆胎或胎自燃等现象,严重威胁到行车安全。对于山区等需要长时间制动的路况,国内用户普遍采用加装淋水器,对制动系统进行物理降温,车辆也因为频繁更换制动蹄片和轮胎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另外,新国标GB7258的实施对整车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将加速辅助制动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液力缓速器的发展和应用。
液力缓速器由定子、转子、连接法兰、换热器和油槽等组成,液力缓速器是通过连接法兰与传动轴相连接,传动轴转动时驱动连接法兰转动,连接法兰通过连接螺栓与转子相连。当要进行缓速时,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控制阀开启,使气体将油槽中的介质(机油)泵入定子与转子之间的工作腔中,由于转子与车辆传动轴相连,而定子固定在缓速器的外壳上,转子受传动轴驱动带动介质一起旋转,这样高速液流冲击定子后给转子施加一个与旋转方向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即可使传动轴转速慢慢降下来;随着传动轴转速下降,车速也慢下来,进而产生缓速作用。当解除缓速作用时,控制系统失电,控制阀关闭,作用在油槽上端的气体被排除,这样,工作腔内的液体即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介质压回至油槽,使液力缓速器退出工作。由于工作腔内的液体在运动中使进出口形成压力差,进而促使介质循环,在液体流经换热器时,汽车动能转变成的热能被来自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水带走而散热。对于液力缓速器来说,只要冷却系统有足够的散热能力,其缓速能力则是无限的。由于液力缓速器和发动机不同时工作,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增加发动机的热负荷,因此液力缓速器可以持续下长坡。
在此,液力缓速器的冷却循环水引自整车冷却系统,按先冷却发动机后冷却缓速器的原则进行,液力缓速器在工作中是将车辆的动能转化成热能并由发动机冷却水将其带走并耗散掉。液力缓速器的换热器自身有足够强大的热交换能力,只要有足够的冷却水流量和冷却水温差,当冷却水流量为8L/s、进口冷却水温度以80℃进入,出口温度控制在105℃时热交换能力达700kW。但是,由于目前的发动机中存在由水泵至内置节温器之间的小循环水路,因此,发动机冷却水无法全部流经液力缓速器的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因此,目前整车散热能力最大就在200kW左右,如果液力缓速器的散热性能不行,出水温度超过限定值后,液力缓速器会进行降扭保护;另外,在该种情况下,使用液力缓速器时发动机水温将大幅变化,有时会造成发动机水温报警,影响液力缓速器使用。由此可见,无论选用那款液力缓速器,提高整车散热,满足用户使用要求尤为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使发动机冷却水全部流经液力缓速器进行热交换的汽车冷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泵、外置节温器、散热器、第一膨胀水箱和液力缓速器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出水口经换热器出水管与所述外置节温器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外置节温器的出水口一支路经散热器入水管与所述散热器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经散热器出水管与所述发动机水泵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膨胀水箱经第一回水管与所述散热器出水管连通,所述外置节温器的出水口另一支路经小循环管与所述散热器出水管连通,所述发动机水泵的出水口经换热器入水管与所述换热器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膨胀水箱经第一排气管与所述换热器入水管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汽车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膨胀水箱,所述第二膨胀水箱经第二回水管与所述散热器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膨胀水箱经第二排气管与所述换热器出水管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换热器出水管的最高点连通。
优选的是,相对所述第一回水管与所述散热器出水管间的连通位置,所述第二回水管与所述散热器出水管间的连通位置更接近所述发动机水泵的入水口。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换热器入水管的最高点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换热器与液力缓速器集成在一起形成液力缓速器模块,所述液力缓速器模块固定安装在变速器的后端盖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67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定向降解吸收的金属血管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医用图像摄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