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餐厅服务机器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6515.3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5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梁学坚;罗梓杰;戴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学坚;罗梓杰;戴楷龙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姚迎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餐厅 服务 机器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系统,特别是餐厅服务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居民消费水平不断地提高,极大地促进餐饮业的发展。在餐饮业领域,最繁杂的工作莫过于点餐、送餐服务,就餐高峰期时,一方面人员频繁流动造成餐厅拥挤,影响就餐环境,另一方面增加了服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服务人员服务不及时还会影响餐厅的服务质量,造成客人对餐厅服务满意度下降。不仅如此,受人力成本上涨的影响,餐馆在服务人员人力成本方面支出越来越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020593322.9公开的智能餐厅,系统较复杂,人性化程度较低,成本较高,难以降低餐厅的支出成本。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320110865.4公开的一种餐厅服务机器人,其主要依靠机器人本身进行点送餐,没有将点餐、结账、送餐等各系统统一起来,送餐量较少,循迹模式较简陋,预铺设的循迹线影响餐厅美观,不支持实时动态监控,无法较好地完成智能餐厅服务机器人的工作。
餐厅服务机器人系统作为典型的公共服务机器人系统,集成了移动技术、多任务集成、人机交互、实时监控等复杂技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是低成本、多功能、高度智能化,也是研发改进其他服务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的重要桥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应用于餐厅并有效地减少服务人员数量及工作强度,方便顾客随时、多次就餐,提高餐厅利用率,降低成本的餐厅服务机器人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餐厅服务机器人系统,包括机器人、前台售卡机、终端控制器、点餐按键和厨房液晶显示屏,所述机器人的机身内设置有嵌入式ARM控制器和多层可自动伸收的托盘,托盘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机器人的机身上端设置有液晶触摸屏,所述机器人的机身上还设置有RFID射频感应模块、RFID射频结算模块、消费凭证打印机、扬声器、ZigBee无线接收模块和ZigBee无线发射模块,所述机器人的机身前端设置有超声波传感器,所述机器人的机身底部设置有循迹传感器、定位传感器和行驶轮,还包括设置在餐厅过道或传菜通道的循迹线和设置在循迹线上并与餐桌位置对应的多个餐桌号标识点。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通过两侧滑杆滑动安装在机器人的机身内部,托盘底面固定有齿条,齿条与一步进电机通过齿轮相啮合;所述行驶轮通过一直流电机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液晶触摸屏、RFID射频感应模块、ZigBee无线接收模块、超声波传感器、循迹传感器和定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嵌入式ARM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嵌入式ARM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液晶触摸屏、RFID射频结算模块、ZigBee无线发射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嵌入式ARM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还经驱动电路与消费凭证打印机、扬声器、步进电机、直流电机相连;所述厨房液晶显示屏和终端控制器均内嵌ZigBee无线收发模块,所述ZigBee无线发射模块通过ZigBee网络将信号发至厨房液晶显示屏。
进一步的,还包括由前台售卡机取得的射频消费卡,所述射频消费卡通过射频信号实现与RFID射频感应模块和RFID射频结算模块的信号传输,实现结算功能。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以使液晶触摸屏转向的屏幕转向机构,所述屏幕转向机构的信号输入端经驱动电路与嵌入式ARM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循迹传感器为电感式传感器,所述定位传感器为摄像头。
进一步的,所述循迹线为接通高频弱电流的细导线。
进一步的,所述点餐按键设置在每一张餐桌上,其通过发送无线信号与终端控制器通讯。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控制器通过ZigBee网络与机器人的ZigBee无线接收模块和ZigBee无线发射模块通讯。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的机身上端还设有启动按钮和停止按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原理简单,人机交互性能好,集点菜、结账、送菜功能于一体,还可辅助收盘工作,能提高餐厅服务效率,减少服务人员数量,提高餐厅利用率,降低餐厅的成本,进而提升餐厅的业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学坚;罗梓杰;戴楷龙,未经梁学坚;罗梓杰;戴楷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65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