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SMT软性PCB锡膏印刷和过炉的共用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6535.2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8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34 | 分类号: | H05K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马育麟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smt 软性 pcb 印刷 共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的SMT生产工艺的专用装置,具体来说主要涉及专用于PCB的无铅SMT生产工艺的一种治具。
背景技术
已知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的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生产工艺主要分有铅和无铅焊接,主要工艺步骤包括第1步:锡膏印刷;第2步:自动贴片;第3步:回流焊接,第4部:脱模,检测等工序。例如公开号CN101083878A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PCB板的焊接方法和专用治具,其焊接方法也主要包括第1步:印刷锡膏;第2步:自动贴装元器件;第3步:回流焊接;第4部:脱模,检测等步骤。
现有技术中,锡膏印刷时锡膏放置于钢网上,PCB紧贴在港网下,印刷机带动刮刀以一个设定的力均匀沿钢网表面刮动锡膏,锡膏通过钢网通孔被压在PCB上,钢网的作用是通过设置通孔的位置,使得锡膏落入PCB需要锡膏的位置。这种方式由于刮刀压力的存在,PCB需要能承受一定的压力,才能保持平整,锡膏才能均匀印刷。按现有技术,如果PCB的厚度小于等于0.8mm,或者其它类型的软板,例如纸质PCB,在锡膏印刷过程中,需要用治具平托PCB,以保证印刷受力时PCB无变形。PCB经过锡膏印刷后,进入自动贴片工序,贴片完成后,PCB进入高温回焊炉内焊接。回焊炉内的最高温度一般为230℃-250℃,依现有技术,软性PCB在高温下会有严重的翘曲变形现象,这样很不利于PCB上元气件的焊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过炉治具托起PCB,并在治具上制作压扣压紧PCB板边,防止PCB过炉时变形影响焊接质量。公开号CN20286158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过炉治具,其包括治具本体,用于放置PCB的下沉式空腔,以及用于夹紧PCB的四个旋钮式夹具。
以上现有技术的锡膏治具由于刮刀要平刮焊锡,所以治具表面必须是平整无凸起;而过炉治具需要加紧PCB放置变形要设置凸起在治具表面的夹具,所 以锡膏印刷治具和过炉治具不能通用,这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工序复杂,影响效率。故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改进这两种治具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SMT软性PCB在锡膏印刷阶段和过炉焊锡阶段能够共用的治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适用于SMT软性PCB锡膏印刷和过炉的共用治具,在治具本体包括开设在本体中间的用于容纳PCB的下沉式空腔以及相对于下沉式空腔的边框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部开设有沉头孔;夹片容纳于沉头孔中且与一连接杆固联,连接杆穿出沉头孔的一端设有弹簧抵在治具本体背面,用于保持夹片朝向内部的拉力;所述夹片被顶出沉头孔并旋转时,其至少有一部分可以伸入下沉式空腔内。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沉头孔成长方体且对称开设有两对。
优选点技术方案:所述夹片成与所述沉头孔相适配的长方体,当其被顶出沉头孔并旋转90°时,位于连接杆两侧的夹片本体能够同时支承在所述边框部表面。
优选点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开设有螺纹,其尾端旋入螺母用于抵住弹簧。
优选点技术方案:所述治具本体采用合成石材料。
优选点技术方案:所述下沉式空腔能够正好容纳PCB,其下沉形成的空腔侧壁与PCB的厚度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设计的夹具采用沉头孔设计,在锡膏印刷阶段,夹片容纳于沉头孔中,治具表面保持平整,能够紧贴在钢网下面供刮刀挤压锡膏;当过炉焊锡时,仅需按压连接杆底部顶出夹片旋转90°夹紧PCB即可焊接,相比较现有技术,两道工序之间无须更换治具,提高了制板效率,节约了成本,体现了突出的技术进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夹片旋转处于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剖视图
1.治具本体;
11.下沉式空腔,12.边框部;
121.沉头孔,122.夹片,123.连接杆,124.弹簧,125.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突出贡献,可以理解的,下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案的详细说明,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65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