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密度EPP的汽车保险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6303.5 | 申请日: | 2014-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5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章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川航通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2 | 分类号: | B60R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度 epp 汽车 保险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险杠,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双密度EPP的汽车保险杠。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传统的汽车保险杠对于行人不安全。例如名称为安全保险杠,公开号为CN2855843的专利,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保险杠,主要包括:杠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是由 一根横杠和两根固定杆组成,所述固定杆垂直固定在横杠的两端,在所述横杠上,固定装有3~6根均匀排列的硬质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杠梁上,杠梁与横杠平行,在所述横杠上有两个孔,在所述杠梁上固定装有两个钢棒,钢棒的直径比所述孔的直径稍小,杠梁上的两个钢棒正好穿入横杠上的两个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起到缓冲作用,在撞击过程中减少事故对行人危害程度的双密度EPP的汽车保险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密度EPP的汽车保险杠,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呈弧状的保险杠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主体具有:
位于中部的、采用低密度EPP泡塑材料制成的主梁,所述主梁背部中央设置用于安装限速传感器的凹部;
分别位于主梁两侧的、采用高密度EPP泡塑材料制成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第一、第二端部背部分别设置用于与车辆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主梁、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主梁包括:
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部;
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位于第一弧形部后侧的第二弧形部,第二弧形部通过接合部与第一弧形部连接,所述用于安装限速传感器的凹部设于第二弧形部背部。
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第一、第二端部与主梁连接处均设置若干采用碳纤维制成的加强面。
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主梁后侧均匀设置至少两只压簧,所述压簧前端与主梁连接,后端用于与车辆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密度EPP泡塑材料制成,主梁所采用的EPP泡塑材料密度低于端部所采用的EPP泡塑材料的密度,当受到外力冲击时,中间低密度EPP材料区域会先断裂,起到缓冲作用,减少事故的危害程度,有利于行人安全。
(2)本实用新型由于加强面的存在,外力冲击过程中,主梁断裂后形成的残部与端部部分连接,避免端部形成锐面形成二次伤害。
(3)本实用新型主梁后侧设置压簧后,能起到减震防护的作用;另外,在发生外力冲击时主梁断裂后,主梁的残部大部分仍能通过压簧与车辆主体连接,避免飞溅的残部二次伤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双密度EPP的汽车保险杠俯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双密度EPP的汽车保险杠后视图。
图中,1-主梁,11-凹部,21-第一端部,22-第二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双密度EPP的汽车保险杠,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呈弧状的保险杠主体,所述保险杠主体具有位于中部的、采用低密度EPP泡塑材料制成的主梁1,所述主梁1背部中央设置用于安装限速传感器的凹部11。
在主梁1两侧分别设置采用高密度EPP泡塑材料制成的第一端部21、第二端部22,第一、第二端部21、22背部分别设置用于与车辆连接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主梁1、第一端部21以及第二端部22为一体式结构。
特别的,所述主梁1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位于第一弧形部后侧的第二弧形部,第二弧形部通过接合部与第一弧形部连接,所述用于安装限速传感器的凹部设于第二弧形部背部。
本案中涉及的产品为汽车前置保险杠,采用双密度EPP泡塑材料制成,主梁所采用的EPP泡塑材料密度低于端部所采用的EPP泡塑材料的密度,当受到外力冲击时,中间低密度EPP材料区域会先断裂,起到缓冲作用,减少事故的危害程度,有利于行人安全。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中的保险杠与实施例一中的保险杠基本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端部与主梁连接处均设置若干采用碳纤维制成的加强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川航通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川航通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63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保险杠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汽车门护板零件装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