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乘用车螺旋翻滚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6955.9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5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战光;王崇;张云;沈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 螺旋 翻滚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试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乘用车螺旋翻滚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技术作为当今汽车技术发展越来越重要的部分,更完善的安全技术体系也很重要。碰撞试验方法既是对安全技术体系下开发生产车辆安全性能的验证手段,同时也是其开发手段之一。翻滚试验是整车碰撞试验中的一种类型,目前并未在国内各汽车生产厂商在开发过程中所广泛采用。但随着目前市场车辆数目的急剧增长,势必会增加道路的拥挤程度,也为车辆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为提高事故中乘员保护的强度,翻滚试验可以作为在道路事故中的一种模拟情况,而螺旋翻滚可以模拟车辆以中高车速行进过程中,受到外力或者遇到障碍物而意外发生翻滚的事故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螺旋翻滚实验装置,解决现有汽车翻滚试验没有统一试验装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乘用车螺旋翻滚实验装置,包括底部基座,用于支撑汽车的承载面,基座与承载面间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承载面设置有两个坡度,第一坡度R1为6°~8°,第二坡度R2为14°~16°;承载面(2)顶部高度为1000mm~1100mm;所述承载面整体长度为5500mm~6500mm。
为减少整个试验装置的重量及成本,所述支撑部为包括一组竖直支撑柱和一组与竖直支撑柱配合的倾斜支撑柱。所述倾斜支撑柱的倾斜方向与承载面的坡度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承载面及支撑部均采用规格为70×50的矩形空心方管;所述基座采用规格为50×30的矩形空心方管;承载面与支撑部间、支撑部与基座间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专门的实验装置来完成汽车的翻验,满足汽车性能测试的要求。且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强度好。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乘用车螺旋翻滚实验装置,包括底部基座1,用于支撑汽车的承载面2,基座1与承载面2间设置有支撑部3;所述承载面2设置有两个坡度,第一坡度R1为6°~8°,第二坡度R2为14°~16°;承载面2顶部高度为1000mm~1100mm;所述承载面2整体长度为5500mm~6500mm。
为保证车辆经过装置时,装置拥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一定的支撑强度,装置采用三角形构架的形式,由矩形空心钢管焊接而成。所述支撑部3为包括一组竖直支撑柱31和一组与竖直支撑柱31配合的倾斜支撑柱32。所述倾斜支撑柱32的倾斜方向与承载面2的坡度方向相反。所述承载面2及支撑部3均采用规格为70×50的矩形空心方管;所述基座1采用规格为50×30的矩形空心方管;承载面2与支撑部3间、支撑部3与基座1间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保证装置整体具有较好强度的同时,尽可能的将装置重量轻量化;所用矩形方管仅用两种规格,减少了废料的产生,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此外,由于两种方管规格为70×50和50×30,在两种方管连接处用50规格边重合焊接,使得结构工艺较为合理。整体结构为对称型结构,可通过现场固定方式的调整,分别实现方向盘左置和右置车辆的试验。如果是方向盘左置的乘用车,车辆以一定的速度,右侧车轮通过装置的斜坡表面,如若是方向盘右置的乘用车,则左侧车轮通过装置的斜坡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69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丁腈橡胶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高韧性电力电缆外皮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