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扭力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8370.0 | 申请日: | 2014-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6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志恒 |
主分类号: | F16H1/30 | 分类号: | F16H1/30;F16H37/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 |
地址: | 0531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力 放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扭力放大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利用杠杆原理可实现力量放大,只要找到合适的支点,就可以提起比重物本身重数多倍的重物。而在现代机械设备中,为了使大型的旋转设备转动,要么需要配备更大功率的驱动装置,要么通过降低设备速度来提高扭力以驱动设备旋转,而扭力放大器就利用杠杆原理,实现既能保持输入输出转速不变又能提高设备扭力。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348449U)公开了“一种恒速扭力增强放大器”,它包括有箱体;通过箱体上的输入轴承和输出轴承连接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分别构成动力输入机构和动力输出机构;所述箱体中动力输入机构端部设置有能够绕所述输入轴转动的定位底座,该定位底座的端部设置有通过轴承连接的扭力传输轴,该扭力传输轴和所述的输入轴之间设置有同速转动机构;所述定位底座、扭力传输轴和同速转动机构构成扭力传输机构;所述的扭力传输机构和动力输出机构之间设置有串动连接的若干组扭力放大单元;扭力放大单元由所述的扭力传输轴和所述的定位轮轴之间设置的同速转动机构、L 型杠杆传动轮定位底座、定位轮和定位轮轴构成。该扭力放大器的传动机构复杂;扭力放大机构在自传与公转相互关联时有速差,导致输入输出速度不同;另外,扭力传输机构中的扭力传输齿轮应当为偶数,否则扭力传输齿轮公转时传输动力损耗大,影响传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使输出扭力增大的扭力放大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扭力放大器,包括机架、输入装置、扭力放大装置、输出装置,所述输入装置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输入定位机构、与输入定位机构连接用于输入动力的动力输入机构;
所述扭力放大装置包括由动力输入机构带动运转的行星轮、固定在机架上静止不动的太阳轴、固定在太阳轴上与行星轮配合的太阳轮,以及固定在太阳轴上可绕太阳轴旋转且与行星轮连接的行星架;所述行星架带有动力传输机构;所述输出定位机构与太阳轮共轴线设置;
所述输出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上可旋转的输出轴、分别固定在输出轴两端的第一动力输出机构、第二动力输出机构;所述第一动力输出机构与动力传输机构配合运转。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行星轮的输入端为齿轮结构,与动力输入机构啮合;
行星架的一端固定有支架,另一端固定有配重块及连接架;行星轮通过支架与行星架连接;
所述支架为7字型结构,行星轮固定在支架的竖置部位上,行星轮可绕支架旋转。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行星轮的输出端为齿轮结构;所述太阳轮为与行星轮输出端的直径、齿数相同的齿轮结构;所述动力传输机构为直径、齿数分别与行星轮输出端的直径、齿数相同的动力传输齿轮。
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行星轮与太阳轮之间固定有n组动力放大机构,每组动力放大机构包括固定在行星架上的动力轴、固定在动力轴上与行星轮输出端的直径、齿数相同的动力传动轮。
作为再进一步限定,所述输出轴固定在机架上,输出轴可绕机架旋转;
第一动力输出机构为直径、齿数分别与动力传输齿轮的直径、齿数相同的第一动力输出齿轮;
第二动力输出机构为直径与动力传输齿轮的直径相同的第二动力输出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行星轮的输出端为链轮结构;所述太阳轮为与行星轮输出端的直径相同的链轮结构;行星轮的输出端与太阳轮之间由链条传动;所述动力传输机构为直径与行星轮输出端的直径相同的动力传输链轮。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输出轴固定在机架上,输出轴可绕机架旋转;
第一动力输出机构为直径与动力传输链轮的直径相同的第一动力输出链轮;动力传输链轮与第一动力输出链轮之间由链条传动;
第二动力输出机构为直径与动力传输链轮的直径相同的第二动力输出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限定,所述行星轮的输出端为皮带轮结构;所述太阳轮为与行星轮输出端的直径相同的皮带轮结构;行星轮的输出端与太阳轮之间由皮带传动;所述动力传输机构为直径与行星轮输出端的直径相同的动力传输皮带轮。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输出轴固定在机架上,输出轴可绕机架旋转;
第一动力输出机构为直径与动力传输皮带轮的直径相同的第一动力输出皮带轮;动力传输皮带轮与第一动力输出皮带轮之间由皮带传动;
第二动力输出机构为直径与动力传输皮带轮的直径相同的第二动力输出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志恒,未经马志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83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盒结构
- 下一篇:光功率可调的并行传输光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