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末端空气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1995.2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3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何敏;武福生;张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F24F13/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曹焕元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末端 空气 导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货船修造期间配套已有的通风装备使用的通风空气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焊接和涂装作业是货船修造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工种,而在这两种作业过程中,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工人健康的危害因素,如: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振动、放射性等,其中尤其以尘毒最为严重。按照GB/T5817-2009《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在我国货船船舱的焊接和涂装作业场所,如不采取除尘毒措施,危害程度均处于Ⅱ级(严重超标)的等级。
为了改善工人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货船修造现场通常采用薄膜通风管连接在通风机上往船舱送风,作业工人根据需要,把通风管临时固定在作业地点附近对着吹风。但是,这样形成的通风系统排出尘毒的效果十分不理想,在船舱内会产生大量的回流与涡流,大部分尘毒只是从工人作业场所附近转移到了船舱其它空间范围,如果有多个工人同时施工,则会使得作业环境条件更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明显提高排出尘毒的效果且能配套已有货船修造通风装备使用的末端空气导流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末端空气导流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主筒体和出风口组。主筒体的下端封闭设置,主筒体的上端设有进风口。出风口组有3组,3组出风口组按照从下至上的次序一次称为第一出风口组、第二出风口组和第三出风口组。3组出风口组均设置在主筒体的同一半侧面外周上。
所述第一出风口组包括1至6个下出风口,且各下出风口均与主筒体的内部相通,各下出风口的轴线均沿主筒体的径向设置。
所述第二出风口组包括1至6个中间出风口,且各中间出风口均与主筒体的内部相通,各中间出风口的轴线与主筒体的轴线的夹角α为45度至55度。
所述第三出风口组包括1至6个上出风口,且各上出风口均与主筒体的内部相通,各上出风口的轴线与主筒体的轴线的夹角β为25度至35度。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主筒体采用铜材质制成。所述各出风口组的出风口采用铜材质制成。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主筒体的上部还沿其周向设有开口向外的呈环形的固定凹槽,固定凹槽位于进风口下侧。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出风口组的第一出风口组的各下出风口沿主筒体的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在主筒体的一半侧面上。出风口组的第二出风口组的各中间出风口沿主筒体的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在第一出风口组所在的主筒体的半侧面上,且与第一出风口组的各下出风口在上下位置上相对应。出风口组的第三出风口组的各上出风口沿主筒体的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在第一出风口组所在的主筒体的半侧面上,且与第一出风口组的各下出风口在上下位置上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三层出风口组排出的风流具有不同的方向,且能达到合适的速度,可实现对整个船舱空间供风。(2)本实用新型采用铜质材料,避免了静电产生。(3)本实用新型设有三层出风口组,每组出风口组的出风口的角度不同,位于下方的出风口为水平方向,位于中间的出风口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位于上方的出风口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较位于中间的出风口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更大,有效减少船舱空间内的回流和涡流。(4)本实用新型在货船修造过程中使用时,放置在船舱底部,经过导流使得风流能对整个船舱空间进行换气,并且在船舱空间范围内形成一种单向气流,大大增强了船舱排出尘毒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从图1的前方观察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末端空气导流装置应用在货船船舱中时的示意图,其中末端空气导流装置采用简单示意。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末端空气导流装置1,主筒体11,进风口11-1,固定凹槽11-2,出风口组12,第一出风口组12-1,下出风口12-1a,第二出风口组12-2,中间出风口12-2a,第三出风口组12-3,上出风口12-3a,
船舱2,船舱底板21,船舱侧壁22,甲板23,第一舱口23-1,第二舱口23-2,
送风机3,抽风机4,薄膜通风管5,下端自由端5-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19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色接触透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防窜动装置的载重汽车平衡悬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