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位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3482.5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5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瑞福莱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42 | 分类号: | E04H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45490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位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位锁。
背景技术
随着全世界汽车拥有量的持续增加,停车位越来越稀缺,因此越来越多的停车设立专用停车位。为防止其他人随意占用专用停车位,车位拥有人或管理单位会在专用车位上设置车位锁。为便于使用,人们在设置车位锁时,越来越多地采用遥控车位锁。
目前市面上的的遥控车位锁一般由底座、挡臂、转轴、电机、传动机构、控制电路板和蓄电池构成。挡臂与转轴固定在一起,当汽车驶离车位时,司机通过遥控器控制电机转动,电机经传动机构通过转轴使挡臂旋转从靠近底座的位置立起,最后呈竖立状态并自锁,由于挡臂立起的高度超过汽车底盘的高度,其它的车辆就不能驶入专用停车位,防止专用停车位被占用。当司机把车开回时,再通过遥控器使电机反转,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使挡臂反转降下靠向地面,也就是靠近底座,车又能驶入停车位。在这个传动结构中,挡臂有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距离底座较近甚至是与底座贴合,此时,车辆可以驶入,还有第二种状态是距离底座较远,一般是呈竖立状态,此时,车辆不能驶入或者驶出,挡臂转动时,可以是从距离底座较远的位置向距离底座较近的位置移动,实现前述的第一种状态,车辆不能驶入或者驶出,也可以是从距离底座较近的位置向距离底座较远的位置移动,自身竖立,高度较高,实现前述的第二种状态。其中,挡臂的升降依赖于转轴的转动,而转轴依靠电机驱动而实现转动,电机依赖于蓄电池提供电源。由于挡臂自身具备一定的质量,电机带动转轴驱动挡臂升降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被挡臂的升降时产生的重力势能所抵消。
实际使用中,由于蓄电池存储的电能是有限的,一定条件下蓄电池能量能推动挡臂的升降次数是有限的。因此,给蓄电池充电和更换电池不可避免,而频繁的更换电池或者充电无疑会降低车位锁的便利性,产生不良的客户体验。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车位锁,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间,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位锁,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位锁,包括底座、转轴、电机、蓄电池和挡臂,其中,所述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挡臂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转轴转动,还包括偏心配重装置,所述偏心配重装置与所述挡臂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所述挡臂的重心与所述偏心配重装置的重心的连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交汇。
优选的,上述的车位锁还包括弹性装置,当所述挡臂从距离所述底座较近的位置向距离所述底座较远的位置移动时,所述弹性装置弹性变形,向所述挡臂施加推动助力,且随着所述挡臂距离所述底座越来越远,所述推动助力越来越小;当所述挡臂从距离所述底座较远的位置向距离所述底座较近的位置移动时,所述弹性装置弹性变形,向所述挡臂施加阻力,且随着所述挡臂距离所述底座越来越近,所述阻力越来越大。
优选的,当所述挡臂降落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弹性装置能够达到的最大弹性变形,所述阻力达到最大,当所述挡臂竖起时,所述弹性装置无弹性变形,所述推动助力达到最小。
优选的,上述弹性装置为扭簧。
优选的,上述弹性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杆水平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呈90°向下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优选的,上述弹性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弹簧,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
优选的,当所述挡臂竖起时,所述弹簧无弹性形变。
优选的,当所述挡臂降落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弹簧压缩达到最大弹性形变。
优选的,当所述挡臂降落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弹簧拉长达到最大弹性形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位锁,包括底座、转轴、电机、蓄电池和挡臂,其中,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底座上,挡臂固定在转轴上,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还包括偏心配重装置,偏心配重装置与挡臂分别位于转轴的两侧,挡臂的重心与偏心配重装置的重心的连线与转轴的轴线交汇。其中,挡臂的重心与偏心配重装置的重心的连线与转轴的轴线交汇指的是在同一平面内,偏心配重装置的重心和转轴的轴线连线后形成第一连线,挡臂重心和转轴的轴线连线后形成第二连线,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的夹角为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瑞福莱反光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焦作瑞福莱反光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34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化组合设计的工业炉
- 下一篇:油箱板反变形成型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