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米酒发酵桶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6615.2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4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林育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永春顺德堂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6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米酒 发酵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桶领域,特别是涉及发酵桶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米酒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蒸好后的米放置入发酵桶内进行发酵,米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桶内的温度会升高,发酵桶内的温度太高的话会对制成的米酒浆液的口感、气味产生影响,而现常见的米酒发酵桶通常都是结构单一、功能单一的桶状结构,当需要对发酵桶进行降温的时候,必须由人工引水管围绕发酵桶的外壁进行喷洒降温,这样的降温方式较麻烦且效率低,对于大批量制作的厂家来说,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和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人工进行引水喷洒降温的发酵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米酒发酵桶的冷却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发酵桶本体,所述发酵桶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发酵桶本体开口外缘一圈并贴合发酵桶本体外壁的洒水管、洒水管连接水源的注水阀门、间隔开设在洒水管上与发酵桶本体的外壁一周连接处的多个洒水孔、发酵桶本体外壁底端一周设有开口向上对应洒水管的水槽和开设在水槽槽底的排水管道。
所述洒水管上分布的洒水孔之间的间距为0.5~1cm。
所述发酵桶本体上设有能够检测发酵桶本体温度并自动降温的控制系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增设了冷却装置,当发酵桶本体温度较高时需要对发酵桶本体进行降温,仅需开通冷却装置,即可为发酵桶本体进行洒水降温,无需大量的人工投入,具体降温方法是通过上述结构,将水注入洒水管,洒水管内的水通过多个洒水孔流出流在发酵桶本体的外壁上,水流流入水槽,再从排水管道排出,全程水无污染,可重复利用,从而实现为发酵桶本体进行降温,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撒水管截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
发酵桶本体 1 开口外缘 11
外壁 12 洒水管 2
注水阀门 3 洒水孔 4
水槽 5 排水管道 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具体阐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米酒发酵桶的冷却装置,如图1中所示,包括开口向上的发酵桶本体1和设置在发酵桶本体外壁12上的冷却装置,当发酵桶本体温度较高时需要对发酵桶本体进行降温,仅需开通冷却装置,即可为发酵桶本体进行洒水降温,无需大量的人工投入。
所述冷却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中所示包括设置在发酵桶本体1开口外缘11一圈并贴合发酵桶本体1外壁12的洒水管2、洒水管2连接水源的注水阀门3、间隔开设在洒水管2上与发酵桶本体1的外壁12一周连接处的多个洒水孔4、发酵桶本体1外壁12底端一周设有开口向上对应洒水管2的水槽5和开设在水槽5槽底的排水管道6。使用时,打开注水阀门3将水注入洒水管2,洒水管2内的水通过多个洒水孔4流出流在发酵桶本体1的外壁12上进行降温,水流流入水槽5,再从排水管道6排出,全程水无污染,可重复利用,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洒水管2上分布的洒水孔4之间的间距优选的为0.5~1cm,洒水孔4的分布较密集以确保发酵桶本体1的外壁12能够全部洒到水,更好的达到降温效果。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米酒发酵桶更人性化自动化,所述发酵桶本体1上设有能够检测发酵桶本体1温度并自动降温的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控制系统可以定时监测发酵桶本体1的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值后,系统会自动控制注水阀门3开启进行洒水降温,在洒水一段时间检测发酵桶本体1的温度,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值后系统会自动控制注水阀门3关闭,完全无需人工操作。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永春顺德堂食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永春顺德堂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66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