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铁路货车底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9331.9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5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杨诗卫;韩金刚;冯创友;彭燎;王毅;钟晓峰;叶毅;杨璨;潘树平;王爱民;王璞;林结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00 | 分类号: | B61F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赖纯清 |
地址: | 620032 四川省眉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化 铁路 货车 底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尤其涉及铁路运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铁路货车底架。
背景技术:
由于世界各国国情、铁路路况、铁路车辆运输装备存在很大差异,铁路货车的应用工况极不相同,特别是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国家,铁路运输装备落后,普遍存在车辆整体结构受力状态不理想、车辆使用年限短、刚度和强度储备不足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装备的作用和效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量化铁路货车底架,其整体结构合理,既能有效降低自重,又能满足铁路运输大载重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量化铁路货车底架,该底架由钢地板、中梁组成、枕梁组成、大横梁组成、小横梁组成、列尾装置安装座、辅助横梁组成和辅助纵梁组成组成,该底架两端设有列尾装置安装座和辅助横梁组成;中梁组成沿底架的纵向方向位于底架的中间部位;在底架两端各设置一根枕梁组成,枕梁组成靠近辅助纵梁组成并并行于辅助横梁组成;在两个枕梁组成之间布置有三个大横梁组成和两个小横梁组成,小横梁组成位于大横梁组成与大横梁组成间,所述枕梁组成、大横梁组成、小横梁组成相互平行;辅助纵梁组成布置在底架两端和底架中部,并并行于中梁组成;在底架上面铺设钢地板,其关键技术是:该枕梁组成的两端与中梁组成和含有该底架的敞车的侧墙组焊连接,大横梁组成两端与中梁组成和含有该底架的敞车的侧墙组焊连接, 使该底架与含有该底架的敞车的侧墙和端墙通过整体全钢焊接连接组成一个整体的并且底架无端梁和侧梁的受力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底架采用无端梁、侧梁的底架结构,取消了传统敞车底架的端梁和侧梁,并采用变截面双腹板箱型结构梁和封闭型断面结构梁,在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减轻结构自重,形成合理的整体受力框架结构,使各承载部件受力均匀,有效降低底架结构自重,实现铁路敞车底架的轻量化设计,达到提高车辆单车载重的目标。
2、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上心盘和中粱,在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上心盘的可维护性。
3、本实用新型采用心盘挡圈结构,降低上心盘螺栓连接处的纵向冲击力,提高底架整体结构的抗冲动能力。
4、本实用新型的底架为全钢焊接结构,主要梁和板件采用高强度耐大气腐蚀钢,以增强防腐性能,提高车辆使用寿命,延长车辆检修周期,减轻维护工作量和运输成本。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工艺性优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梁的上心盘、心盘挡圈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枕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大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小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1-列尾装置安装座,2-辅助横梁组成,3-辅助纵向梁组成,4-枕梁组成,5-中梁组成,6-大横梁组成,7-小横梁组成;8-钢地板;5.1-整 体式冲击座,5.2-整体式后从板座,5.3-心盘挡圈,5.4-上心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结合图1—图6,一种铁路轻量化型敞车底架由钢地板8、中梁组成5、枕梁组成4、大横梁组成6、小横梁组成7、列尾装置安装座1、辅助横梁组成2和辅助纵梁3组成,该底架不设置端梁和侧梁,底架两端设有列尾装置安装座1和辅助横梁组成2。
中梁组成5沿底架的纵向方向位于底架的中间部位,中梁组成5由两根冷弯槽型钢组焊而成,中梁组成5上设有整体式冲击座5.1、整体式后从板座5.2、上心盘5.4、心盘挡圈5.3和隔板,整体式后从板座5.2与槽型钢拉铆连接,工艺性好,方便维护;上心盘5.4与槽型钢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在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同时提高可维护性;心盘挡圈5.3焊接于上心盘5.4内部,可承受纵向冲动,降低上心盘螺栓处的纵向冲击力,提高底架承受车辆纵向冲动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93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击座和车钩缓冲装置
- 下一篇:煤矿井下推拽式窄轨距专用运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