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正时罩盖结合面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0459.5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6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周武明;张泽裕;苏正杲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00 | 分类号: | F02B77/00;F02F11/00;F02F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正时 结合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密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正时罩结合面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正时罩盖作为密封发动机前端或后端的一部分,其与发动机的汽缸罩盖、汽缸盖、汽缸体外侧密封连接,起到保证发动机整体的密封性,保护正时系统不受外界干扰,以及减弱发动机前端或后端整体噪音的作用。目前在正时罩盖上的密封形式还多为直接使用密封结合面涂胶密封,此密封形式虽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但在实际使用中随着发动机工作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密封结合面处的密封胶受热膨胀,而发动机缸盖等结构也会发生变形,从而使得正时罩盖与缸盖、缸体结合处的密封结合面间隙变大,导致机体内机油从密封面间渗出,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甚至会导致发动机损坏,发生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正时罩盖密封结构,其能有效防止机体内机油进入正时罩盖与缸盖、缸体结合处的密封结合面,提高正时罩盖与缸盖、缸体间的密封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正时罩盖结合面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正时罩盖密封结合面上的第一涂胶槽,在正时罩盖密封结合面的内侧边沿处设有凸起的、以与缸体和缸盖密封结合面的内侧侧端面相配合的围堰结构。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正时罩盖密封结合面的内侧边沿处设置围堰结构,当正时罩盖与缸体、缸盖装配在一起时,凸起的围堰结构与缸体、缸盖密封结合面的内侧侧端面呈贴合配合状态,从而可阻断机油对正时罩盖与缸体、缸盖结合处的密封结合面间的直接冲刷,依此保证了设置于正时盖罩和缸体、缸盖密封结合面之间的密封胶的有效密封,提高了正时盖罩与缸体、缸盖间的密封性。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所述围堰结构上设置有涂胶槽。在围堰结构上设置涂胶槽可实现围堰结构与缸体、缸盖端面间的密封,从而增加了围堰结构的密封作用。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正时罩盖密封结合面上位于围堰结构的内侧设置有与正时罩盖围构成的容腔相连通的空腔。设置空腔可在围堰结构的密封性失效时,使通过围堰结构进入密封结合面处的机油能够被容纳入空腔中,并顺着空腔流下,从而防止机油对后端密封结合面中的密封胶产生冲刷,进一步降低了密封被破坏的风险。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正时罩盖密封结合面上位于所述空腔与第一涂胶槽之间设置有第二涂胶槽。设置第二涂胶槽可进一步增强正时罩盖与缸体、缸盖密封结合面间的密封性,使密封效果更佳。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正时罩盖密封结合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涂胶槽和第二涂胶槽中至少其一相连通的容胶槽。设置容胶槽可在发动机运行,机体温度较高时,使受热产生膨胀的密封胶部分进入容胶槽内,从而可防止因密封胶受热膨胀导致密封结合面间间隙变大而影响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有效防止机体内机油进入正时罩盖与缸盖、缸体结合处的密封结合面内,并在正时罩盖与缸盖、缸体的密封结合面处设置有多道密封结构,提高了正时罩盖与缸盖、缸体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正时罩盖;2、密封结合面;3、围堰结构;4、涂胶槽;5、空腔;6、第二涂胶槽;7、第一涂胶槽;8、容交槽;9、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正时罩盖结合面密封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为正时罩盖1与发动机缸体及缸盖结合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只以正时罩盖1中一侧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其它侧具有与此侧相同的结构构成,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正时罩盖1以其侧端部的密封结合面2与缸体和缸盖密封装配,在密封结合面2上开设有螺栓孔9,以用于和缸体及缸盖间的紧固连接,在密封结合面2上位于螺栓孔的内侧还设置有一条沿密封结合面2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涂胶槽7,第一涂胶槽7用于在正时罩盖1与缸体和缸盖间密封连接时装载密封胶,以实现正时罩盖1与缸体和缸盖间的粘连密封,当然第一涂胶槽7内除可用密封胶外,其也可以使用密封条、密封圈等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04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EGR系统
- 下一篇:多缸发动机活塞的辅助冷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