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飞机导线故障自动检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3937.6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0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齐佳;梁礼问;李大鹏;蔡磊;王小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处理器 飞机 导线 故障 自动 检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指示导线通断的智能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飞机导线故障自动检测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机务维修中,对于飞机导线的检测一直沿用人工使用万用表等基础检测设备逐一对每一根与另外所有导线通断情况进行检测,缺点是工作过程繁杂且重复性高,并且不利于机务维修效率的提高和检测准确性的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飞机导线故障自动检测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微处理器的飞机导线故障自动检测器包括:控制计算机、主模块和副模块;其中:控制计算机为测控计算机,其为用户提供检测界面;控制计算机通过串行通信总线与主模块相连接;主模块和副模块为分别连接在被测导线两端的检测控制装置,主模块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与副模块相连接。
所述的主模块包括:串行通信接口、主模块控制器、检测输出接口和主无线通信模块;其中:串行通信接口与控制计算机相连接;主模块控制器分别与串行通信接口、检测输出接口和主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接;检测输出接口与被测导线相连接。
所述的副模块包括:副模块控制器、检测输入接口和副无线通信模块;其中:副模块控制器分别与检测输入接口和副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接;检测输入接口与被测导线相连接。
所述的检测输出接口和检测输入接口均包含多个端口,其中检测输出接口的每一个端口分别通过一条被测导线与检测输入接口的对应端口相连接,以此实现对多条被测导线同时进行自动检测。
所述的控制计算机通过USB串行总线与主模块相连接。
所述的主模块控制器和副模块控制器均采用AT89S52主控芯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微处理器的飞机导线故障自动检测器可实现对飞机导线通断状态的快速检测,并且将结果简单、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提高机务维修效率,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广泛应用并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快速对飞机各机载系统线路故障进行现场分析与测试,准确直观地显示导线之间的通断情况,判断导线状态。大大提高了机务维修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避免了在维修工作中的错误拆装导致的导线寿命减少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微处理器的飞机导线故障自动检测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检测器中主模块的结构图;
图3为本检测器中副模块的结构图;
图4为本检测器中控制计算机的操作界面控制图;
图5(a)—图5(c)为本检测器中主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6(a)—图6(c)为本检测器中副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检测器中主模块控制器和副模块控制器的最小系统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微处理器的飞机导线故障自动检测器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微处理器的飞机导线故障自动检测器包括:控制计算机1、主模块2和副模块3;其中:控制计算机1为测控计算机,其为用户提供检测界面;控制计算机1通过串行通信总线与主模块2相连接;主模块2和副模块3为分别连接在被测导线4两端的检测控制装置,主模块2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与副模块3相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的主模块2包括:串行通信接口21、主模块控制器22、检测输出接口23和主无线通信模块24;其中:串行通信接口21与控制计算机1相连接;主模块控制器22分别与串行通信接口21、检测输出接口23和主无线通信模块24相连接;检测输出接口23与被测导线4相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的副模块3包括:副模块控制器31、检测输入接口32和副无线通信模块33;其中:副模块控制器31分别与检测输入接口32和副无线通信模块33相连接;检测输入接口32与被测导线4相连接。
所述的控制计算机1通过USB串行总线与主模块2相连接。
所述的主模块控制器22和副模块控制器31均采用AT89S52主控芯片。
所述的检测输出接口23和检测输入接口32均包含多个端口,其检测输出接口23的每一端口分别通过一条被测导线4与检测输入接口32的对应端口相连接,以此实现对多条被测导线4同时进行自动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39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包角式仪器置物箱
- 下一篇:多功能架空线路故障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