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反射率消杂光多层隔热/导热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4793.6 | 申请日: | 2014-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8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于善猛;刘巨;关奉伟;崔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王丹阳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率 消杂光 多层 隔热 导热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反射率消杂光多层隔热/导热组件,属于空间光学遥感器热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离轴三反空间遥感器内部设置有CCD焦平面电箱,随着离轴三反空间遥感器对分辨率的需求越来越高,焦平面电箱摄像期间的功耗可达几百瓦,由于焦平面电箱发热部位不均匀,导致箱体各部位之间温差较大,所以需要通过外表面包裹的多层隔热组件来防止高温热源波动对光机结构件产生影响。多层隔热组件包括间隔层和接地带,间隔层由反射屏和间隔材料层交替排列组成,由于隔热组件外表面反射率大,易引起杂散辐射,直接导致像面的对比度降低,信噪比降低,并且可能会在像面上产生光斑,直接导致像质下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系统失效从而引起传递函数的退化,不能满足离轴三反光学系统消杂光的需求,现有技术中,消杂光的方法主要采用在多层隔热组件外表面喷涂消杂光黑漆,但黑漆附着性差,无法长期保持性能稳定。而且,由于隔热组件内表面自身导热性差,不具备等温化的能力,导致被包裹的光机结构件表面受热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层隔热组件外表面反射率高、不能消杂光、易对光学系统产生影响,且内表面导热率低,不具备等温化作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低反射率消杂光多层隔热/导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低反射率消杂光多层隔热/导热组件,包括间隔层和接地带,所述间隔层为多层结构,由反射屏和间隔材料层交替排列组成,间隔层的最外层和最内层均为反射屏,该组件还包括低反射层和导热层,低反射层、间隔层和导热层从外至内依次排列;所述低反射层的材料为涂层绸;所述导热层的材料为短切炭/炭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低反射层的厚度为0.2-0.4mm。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层包括1-20个的间隔材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屏的材料为有机薄膜单面镀铝或有机薄膜双面镀铝。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层中,最外层和最内层的反射屏的厚度为20-25μm,其余反射屏的厚度均为5-7μm。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材料层的材料为非金属网状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材料层的厚度为15-25μm。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层的厚度为0.3-0.6mm。
进一步的,还包括尼龙搭扣,尼龙搭扣设定在导热层裸露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多层隔热组件外部添加低反射层,内部添加导热层,在不降低多层隔热组件隔热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多层隔热组件的消杂光能力和等温化能力。通过反射率测试中,本实用新型的低反射率多层隔热组件外表面平均反射率为3-4%,内表面导热率达到400-600w/m·k,适合应用在空间光学遥感器中,不用修改光学遥感器的结构布局,成本低,且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反射率消杂光多层隔热/导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低反射层,2、间隔层,21、反射屏,22、间隔材料层,3、导热层,4、接地带,5、尼龙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47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