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缓岩层隧道初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8835.3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3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缓 岩层 隧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缓岩层隧道初支结构。
背景技术
平缓岩层是指岩层产状近于水平,比如页岩、砂岩夹页岩、砂砾岩等层状岩层,往往岩石强度比较低,但地层总体稳定性尚可,隧道等地下工程通过该地层地段,隧道开挖后,隧道拱部岩层由于重力作用,岩层自稳能力较差,易发生弯折破坏逐层剥落掉块,形成门型开挖轮廓,应对不慎还会逐渐扩大造成塌方事故,危及安全,而长段落掉块超挖,造成回填量大,施工进度缓慢,给二次衬砌质量留下隐患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缓岩层隧道初支结构,既能加强拱部支护保证安全,又能适度减弱边墙部位支护措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缓岩层隧道初支结构,分为拱部和两侧边墙两部分,其特征在于:
拱部的全断面预留变形量内侧依次施做有断面初喷混凝土、拱部钢筋网片、拱部格栅钢架和全断面复喷混凝土,边墙的全断面预留变形量内侧依次施做断面初喷混凝土和全断面复喷混凝土;
拱脚处向岩层方向挖成斜坡形成加大拱脚,伸出边墙部分外侧,折回与边墙部分相接。
拱部施做有伸向岩层内、呈辐射状分布的拱部径向锚杆,拱部径向锚杆的内端位于全断面复喷混凝土,设置有垫板。
加大拱脚处的拱部格栅钢架上设置有伸向岩层内并向下倾斜的锁脚锚管。
拱部格栅钢架与拱部径向锚杆相焊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契合平缓岩层中隧道的受力特点,针对岩层变形特性,因地制宜,对易坍塌的隧道拱部予以针对性加强支护措施,边墙部位则充分利用岩层自稳能力,采取较弱的支护措施,结构整体强弱得当、稳定性好,可有效控制隧道拱部坍塌掉块,确保施工和结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图。
图中,1-全断面预留变形量,2-断面初喷混凝土,3-拱部钢筋网片,4-拱部格栅钢架,5-全断面复喷混凝土,6-拱部径向锚杆,7-垫板,8-锁脚锚管,9-加大拱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平缓岩层隧道初支结构,分为拱部和两侧边墙两部分,拱部的全断面预留变形量1内侧依次施做有断面初喷混凝土2、拱部钢筋网片3、拱部格栅钢架4和全断面复喷混凝土5,边墙的全断面预留变形量1内侧依次施做断面初喷混凝土2和全断面复喷混凝土5。
拱脚处向岩层方向挖成斜坡形成加大拱脚9,伸出边墙部分外侧,折回与边墙部分相接,以便拱部格栅钢架4落脚生根并增加拱脚部位稳定性。拱部施做有伸向岩层内、呈辐射状分布的拱部径向锚杆6,拱部径向锚杆6的内端位于全断面复喷混凝土5,设置有垫板7。加大拱脚9处的拱部格栅钢架4上设置有伸向岩层内并向下倾斜的锁脚锚管8。
施工时,隧道开挖的轮廓应考虑全断面预留变形量1,对隧道拱部采用光面爆破,以确保开挖轮廓圆顺,改善受力条件和上述支护措施方便施工。开挖后进行全断面初喷混凝土2,挂设拱部钢筋网片3,之后施作拱部径向锚杆6,拱部径向锚杆6应垂直岩层、避免小角度施工,使锚杆与水平岩层形成组合梁,以防止拱顶两侧水平岩层坍塌。再加设拱部格栅钢架4,拱部径向锚杆6与拱部格栅钢架4有条件时做点焊连接,在加大拱脚9处对拱部格栅钢架4施作锁脚锚管8,后全断面复喷混凝土5,最后在拱部径向锚杆6的端部加设垫板7。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88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