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9177.8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3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邱志红;殷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4 | 分类号: | B66B1/34;B66B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 升降机 驱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升降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施工电梯运行供电采用随行电缆的方式,即供电电源13的接线处位于地面,然后通过随行电缆14与吊笼(轿厢)12相连,为轿厢顶部的控制器和电机供电,进而驱动吊笼(轿厢)运行,如图1所示。
因此,在施工电梯中,随行电缆的长度与吊笼运行的高度相适应,从而使得随行电缆的成本较高。
并且,由于施工电梯随着在建楼层的升高而升高,所以施工电梯的随行电缆必须按照最高楼层高度对应的长度预留,造成前期的浪费;而施工电梯随行电缆通常裸漏在外面,长时间会造成老化,必须定期更换,同样会造成成本增高;在特殊情况下,楼层高度非常高(如100层或者更高),此时随行电缆长度要几百米,其自身的重量就比较重,而这部分重量会成为负载加在吊笼(轿厢)上,从而造成用电浪费。
此外,施工电梯随着楼层高度的增高,其对随行电缆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在特殊情况下,如100层时,随行电缆长度几百米,此时电压压降非常严重,为了不影响控制系统,就需要采用辅助措施或者增加电缆横截面面积来解决压降问题,这同样会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施工升降机随行电缆成本高、用电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包括第一充电站、驱动装置和储能单元,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储能单元装设在吊笼,所述第一充电站装设在塔吊底部;所述第一充电站连接到市电并具有供电输出端;所述储能单元具有第一供电端和第一充电端,且该储能单元的第一充电端在吊笼运行到塔吊的底部时连接第一充电站的供电输出端;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到储能单元的第一供电端并由储能单元供电驱动吊笼沿塔吊上的滑轨上行。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中,所述储能单元位于吊笼底部并通过连接到第一供电端的电缆与驱动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中,所述储能单元的第一充电端通过电缆与第一充电站的供电输出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中,所述储能单元的第一充电端位于吊笼底部,所述第一充电站的供电输出端位于第一充电站的顶部,在吊笼下行到塔吊的底部时,所述储能单元的第一充电端插接到第一充电站的充电输出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中,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装设在吊笼的能量回馈单元且所述储能单元还具有第二充电端;所述能量回馈单元连接到储能单元的第二充电端并在吊笼沿塔吊上的滑轨下行时将回馈能量转化为充电电流为储能单元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中,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储能单元电量的检测单元,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到检测单元并在所述检测单元测得的电量小于指定阈值时驱动吊笼下行到塔吊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中,所述储能单元还包括第二供电端,该第二供电端连接吊笼上的直流用电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中,所述储能单元包括蓄电池或超级电容。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变频器和由所述变频器驱动的电机,所述能量回馈单元连接到所述变频器的直流母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中,所述塔吊的底层上方的不同楼层高度还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充电站。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储能单元为吊笼的驱动装置供电并在塔吊底部设置第一充电站为储能单元充电,从而无需随行电缆即可驱动吊笼上行,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施工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应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施工升降机驱动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91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转速切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