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缆收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2326.6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4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马应科;孙明星;周柯庆;朱江南;王国强;林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7/14 | 分类号: | B65H57/14;B65H59/10;B65H54/28;B65H7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收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一根成型的电缆一般由多股细线缆构成,细线缆在绕制成成股线缆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打结或卡结的现象。
现有的线缆首先装置,例如公开号为CN103640926A的中国专利“电力线缆收线机”,其通过采用双向丝杆、滑轨、排线滑车以及排线滑轮,采用电力驱动代替人力驱动,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仍没有解决收线盘上线缆可能打结的问题。
又如公开号为CN202030382U的中国专利“通信管道线缆收线器”,其设置引线装置、转轴和收线轴,可以减少光缆和电缆在收线过程中的磨损,提高线缆的使用寿命和外观质量,但是其仍没有解决收线时线缆可能打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收线均匀且不会打结的线缆收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线缆收线装置,其包括竖直设置的穿线固定板,所述穿线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穿线轮,所述第一穿线轮左下方倾斜设置有第二穿线轮,所述第一穿线轮右方设置有第三穿线轮;所述穿线固定板上还设置有平衡轮和平衡杆,所述平衡杆第一端设置于平衡轮与穿线固定板之间,第二端通过轴承与穿线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平衡杆第二端上还设置有平衡块,所述平衡块包括本体以及圆弧形端部,所述圆弧形端部直径大于本体宽度且所述圆弧形端部凸出本体上侧表面的长度小于所述圆弧形端部凸出本体下侧表面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穿线轮通过固定支座固定于穿线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支座包括贴附于穿线固定板上的第一子部,由第一子部倾斜向上延伸的第二子部以及设置于第二子部端部且垂直于第二子部的支撑柱。
进一步地,还包括收线盘、电机、传动轮、转向轮、驱动轮、横轴以及横移机构;所述电机输出轴带动传动轮转动并带动收线盘转动,所述转向轮直径小于传动轮直径且与传动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设置于转向轮上方且被转向轮带动转动;所述横轴与驱动轮连接且随着驱动轮转动而转动;所述横移机构设置于横轴上且随着横轴转动而在横轴上横向移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与传动轮分设于收线盘相对两侧,且所述伺服马达通过驱动轴带动收线盘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横移机构包括传动盒、由传动盒顶面向收线盘方向水平延伸的过渡臂,由过渡臂末端倾斜向下延伸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轴,所述至少两个导轴由上至下交错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横移机构还包括由支撑臂端部水平向外延伸的固定臂,所述固定臂上固定有导轴。
进一步地,所述导轴包括支撑轴,滚珠和套筒,所述套筒通过滚珠可转动的固定于支撑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轮、转向轮与驱动轮外表面均设置有多条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先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二穿线轮而后依次经过第一穿线轮、第三穿线轮和平衡轮后经由横移机构缠绕至收线盘上,由于第一至第三穿线轮交错设置且通过平衡轮平衡线缆绕线的张紧度,使得线缆缠绕的概率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收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横移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线缆收线装置,其包括竖直设置的穿线固定板100,所述穿线固定板100上设置有第一穿线轮200,所述第一穿线轮200左下方倾斜设置有第二穿线轮300,所述第一穿线轮200右方设置有第三穿线轮400;所述穿线固定板100上还设置有平衡轮500和平衡杆600,所述平衡杆600第一端设置于平衡轮500与穿线固定板100之间,第二端通过轴承与穿线固定板100转动连接;所述平衡杆600第二端上还设置有平衡块700,所述平衡块700包括本体701以及圆弧形端部702,所述圆弧形端部直径大于本体宽度且所述圆弧形端部凸出本体上侧表面的长度小于所述圆弧形端部凸出本体下侧表面的长度。
由于第一穿线轮200、第二穿线轮300以及第三穿线轮400均交错排列,没有位于同一平面使得线缆可交错运行,降低了线缆缠绕的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23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