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用救援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5317.0 | 申请日: | 201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0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煤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5/04 | 分类号: | B62D55/04;B25J5/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时国珍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救援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矿用机械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矿用救援机器人。
背景技术
煤矿的安全问题不但影响煤炭行业的高效生产,而且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煤炭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及灾后搜索救援非常重视。然而目前国内外矿下搜救工作还是以人工搜救为主,由于发生灾难时矿下的情况复杂,比如瓦斯浓度、灾难现场是否发生火灾以及起火点位置、现场温度、氧气、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现场倒塌等状况难以确定等问题,若贸然派遣搜救人员进入搜救可能会产生新的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生矿难时人工搜救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用救援机器人,通过本机器人具有发现被困或遇难人员、输送食物或必要的逃生工具、引导被困人员逃生等功能,从而避免了救援时出现搜救人员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矿用救援机器人,包括机体和用于驱动机体运动的主履带,机体的上部设置有观察杆,观察探头以可360°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观察杆的顶部,在机体的前方设置有机械手,机体的后部设置有爬坡履带,爬坡履带通过一向上翘起的过渡履带与主履带构成完整的履带传动系统,爬坡履带的履带轮由支架支撑,支架的一端铰接在过渡履带的支架上,并由设置在机体上的液压油缸的活塞杆控制支架带动爬坡履带绕铰接点转动,以调节爬坡履带的倾斜角度;所述机体的下方还设置有可升降橡胶轮;所述机体内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接收观察探头检测到的信号,并控制机械手、液压油缸和可升降橡胶轮运动。
所述机械臂的一端铰接在一球状转动体上,且球状转动体转动设置在机体表面的突起台上。
所述观察杆为可升降结构以调节观察探头的高度,而且在不使用时也可以降低观察杆和观察探头的高度,防止在行进过程中观察探头的碰撞。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履带系统由主履带、过渡履带和爬坡履带构成,且爬坡履带由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伸缩控制其倾斜角度,从而提升了机器人的翻越障碍能力以及运动时的平稳性,同时,通过设置可升降橡胶轮,实现了在平路上的快速移动;机器人上设置观察探头和机械手,可以发现被困人员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施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体,2、主履带,3、可升降橡胶轮,4、过渡履带,5、支架,6、爬坡履带,7、液压油缸,8、控制器,9、观察杆,10、观察探头,11、机械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矿用救援机器人,包括机体1和用于驱动机体1运动的主履带2,机体1的上部设置有观察杆9,观察探头10以可360°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观察杆9的顶部,在机体1的前方设置有机械手11,机体1的后部设置有爬坡履带6,爬坡履带6通过一向上翘起的过渡履带4与主履带2构成完整的履带传动系统,爬坡履带6的履带轮由支架5支撑,支架5的一端铰接在过渡履带4的支架上,并由设置在机体1上的液压油缸7的活塞杆控制支架5带动爬坡履带6绕铰接点转动,以调节爬坡履带6的倾斜角度;所述机体1的下方还设置有可升降橡胶轮3;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控制器8,控制器8接收观察探头10检测到的信号,并控制机械手11、液压油缸7和可升降橡胶轮3运动。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或限定:
如,所述机械臂11的一端铰接在一球状转动体上,且球状转动体转动设置在机体1表面的突起台上;
如,所述观察杆9为可升降结构以调节观察探头10的高度;
所述可升降橡胶轮3可以由液压系统控制其在垂直方向上做一定高度的升降,从而使其高度低于或高于主履带2,从而进行履带系统和橡胶轮的切换。
除了上述设备之外,可以在机体1上搭载瓦斯、一氧化碳、温度、氧气含量等参数的检测仪器,从而对这些数据进行检测以便于后续人工搜救的展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煤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中煤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53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