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承载鞍铸造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6823.8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7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欣;魏星;李林杰;勾兴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齐车集团方圆工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2 | 分类号: | B22C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16100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载 铸造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铸造生产承载鞍的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铸钢件承载鞍是货运列车转向架的关键零部件之一,正常工作时,被安装在货车的滚动轴承和转向架侧架的导框之间,起着连接轴承与侧架、定位和传递各种载荷的作用。
从整体来看,承载鞍的外形如马鞍,其上具有顶面、顶面沟槽、鞍面、鞍面沟槽、推力挡肩、端面、导框挡边、导框沟槽、导框底面等部位,通常采用浇铸的方法加工制造而成,因此浇铸是生产承载鞍非常重要的环节。
现有技术中,承载鞍的浇铸模具设计不合理,不能很好的满足产品批量生产的需求,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缺陷率较高。
此外,模具组装和拆卸不便,生产效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模具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鞍铸造模具。该模具能够满足产品批量生产需求,保证铸造产品质量,减少产品铸造缺陷,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工装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鞍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芯盒,所述上模具有与承载鞍整体外形相一致的形状;
所述芯盒的内腔与承载鞍芯子的整体形状相一致,所述承载鞍芯子对应于承载鞍的整个鞍面区域;
所述下模位于所述上模底部,其形状与所述承载鞍芯子底部的芯头形状相一致。
优选地,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分型面上均具有格状减重槽;所述上模减重槽内的连接柱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沉头螺栓孔,所述下模减重槽内的连接柱上设有相应的螺栓孔,所述上模和下模通过螺栓定位。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冒口;所述冒口位于所述上模顶部中央位置,其底部与所述上模顶部的冒口安装槽相吻合,顶部设有排气针。
优选地,所述芯盒包括芯盒框及位于其内部以组合的方式形成其内腔的活块。
优选地,所述芯盒框呈方形,其四周和底部设有镂空的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芯盒框的外侧设有双吊轴。
优选地,所述活块包括:
第一活块,数量为两块,位于所述芯盒框的框口内侧,对应于所述承载鞍芯子的芯头相对的两个侧面;
第二活块,数量为两块,位于所述芯盒框的框口内侧,其两端支撑于所述第一活块,对应于所述承载鞍芯子的芯头相对的另两个侧面;
第三活块,数量为一块,其嵌套于所述芯盒框内部的中央位置,对应于所述承载鞍芯子顶面的中间部位;
第四活块,数量为四块,分别嵌套于所述芯盒框内部的四角处;各所述第四活块分别对应于所述承载鞍芯子顶面的四角部位;
第五活块,数量为两块,嵌套于同一侧的所述第四活块与芯盒框内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块和第二活块呈长条形;所述第三活块呈直角“U”形;所述第四活块呈直角形;所述第五活块呈等腰梯形。
优选地,各所述活块均设有减重槽。
优选地,各所述活块的背部均设有便于手工抓取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承载鞍铸造模具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为上模、下模和芯盒,在造型时,上模用于形成型腔的外轮廓,芯盒用于制作形成型腔内轮廓的砂芯,下模用于形成型腔的芯座,当砂芯的芯头放入芯座后,砂芯与上模形成的外轮廓之间便形成浇铸腔体。由于型腔的外轮廓和砂芯可一次成形,因此通过该模具的使用,能够满足产品批量生产的需求,并保证铸造产品质量稳定,减少产品铸造缺陷,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工装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芯盒包括芯盒框及位于其内部以组合的方式形成其内腔的活块。将芯盒设计为活块组合结构,便于砂芯的取出和活块的组装拆卸,使砂芯能够由一个整体芯盒一次加工成形,从而保证了铸造精度和产品质量,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承载鞍铸造模具的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上模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上模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上模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承载鞍铸造模具的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下模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承载鞍铸造模具的芯盒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芯盒框的侧视图;
图9为图7所示芯盒框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承载鞍铸造模具的第一活块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第一活块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齐车集团方圆工模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齐齐哈尔齐车集团方圆工模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68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齿盘锻件的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