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发器及车辆用空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6874.3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8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东山直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F24F5/00;F24F11/02;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器 车辆 空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以使用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的前方(各图的左侧)为前,以该车辆的后方(各图的右侧)为后,以车辆的上下方向(各图的上下)为上下。
背景技术
例如在平头型的小型卡车中,以减少设置空间为目的而使用了全中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作为全中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而如图3及图4所示地广泛使用有如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具有:合成树脂制外壳1,该外壳具有空气导入口1a及空气送出口1b,并且,在内部形成有使空气导入口1a与空气送出口1b连通的通风路2;温度调节部3,设在外壳1上且对送入至通风路2内的空气进行温度调节;配置在温度调节部3的蒸发器4;和送风机5,从空气导入口1a通过而向外壳1的通风路2内送入空气,并且,从空气送出口1b通过而向车室内吹送在温度调节部3中进行温度调节后的空气,温度调节部3具有:加热器芯部6,配置在外壳1内的通风路2中的、蒸发器4的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空气混合调节风门7,调节从蒸发器4通过后向加热器芯部输送的空气量与从蒸发器通过后绕过加热器芯部的空气量之间的比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在外壳1的上壁部分中的与蒸发器4相比靠近前侧的部分上设有空气导入口1a,送风机5位于外壳1的上方且配置在与蒸发器4相比靠近前侧的部分上,并且,送风机5的空气吹出口5a与空气导入口1a连通,在外壳1内的通风路2中的与蒸发器4相比靠近前侧的部分上设有引导部分8,该引导部分将从空气导入口1a向通风路2内导入的空气向蒸发器4的前侧部分输送。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在与外壳1内的通风路2中的与蒸发器相比的下游侧,设有空气加热部9以及绕过空气加热部9的迂回部11,温度调节部3的加热器芯部6配置在外壳1内的通风路2的空气加热部9内。空气混合调节风门7具有旋转轴部7a和遮蔽部7b,该遮蔽部从旋转轴部7a向着蒸发器4侧延伸且以旋转轴部7a为中心旋转,该空气混合调节风门7使遮蔽部7b的开度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适当变更,该第1位置是将从蒸发器4通过的全部空气向空气加热部9的加热器芯部6(参照图4虚线)输送的位置,该第2位置是将从蒸发器4通过的全部空气向迂回部11输送而使空气绕过加热器芯部6(参照图4实线)的位置,由此,能够调节从加热器芯部6通过的空气的流量与绕过加热器芯部6的空气的流量之间的比例。
虽然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具体说明,但作为蒸发器4而广泛使用了如下的蒸发器,其具有:上下一对集液箱12、13,以将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状态沿上下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具有下风侧集液部12a、13a以及配置在下风侧集液部12a、13a的上风侧的上风侧集液部12b、13b;和热交换芯部14,设在两集液箱12、13之间,且具有两端与两集液箱12、13的下风侧集液部12a、13a连通的多个下风侧制冷剂流通管部15以及两端与两集液箱12、13的上风侧集液部12b、13b连通的多个上风侧制冷剂流通管部16。蒸发器4的上侧集液箱12的下风侧集液部12a内与上风侧集液部12b内经由连通部19而连通。另外,在下侧集液箱13的下风侧集液部13a的一个端部上设有制冷剂入口,并且,在该下侧集液箱13的上风侧集液部13b中的与制冷剂入口相同的端部上设有制冷剂出口,在制冷剂入口上连接有制冷剂入口管17,并且,在制冷剂出口上连接有出口管18,在热交换芯部14的沿左右方向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部15、16彼此之间形成有前后两端开口的通风间隙。蒸发器4的热交换芯部14的通风方向上的宽度比制冷剂出口管18的外径尺寸的2倍大,两集液箱12、13的通风方向上的宽度比制冷剂出口管18的外径尺寸的2倍大。另外,制冷剂入口管17以及出口管18将外壳1的壁贯穿而向外部延伸。
但是,最近以确保车室内空间的目的,而谋求全中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为了缩小专利文献1所述的外壳1的前后两端之间的距离d来谋求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小型化,而缩小外壳1的通风路2的引导部分8中的上游端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是有效手段之一,但是,蒸发器4的上侧集液箱12的通风方向上的宽度与热交换芯部14中的通风方向上的宽度、及制冷剂出口管18的外径尺寸的2倍相比较大,因此,为了防止空气在引导部分8内流动时空气侧通路阻力增大,对于缩小引导部分8的上游端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而具有限度,其结果为,导致对于缩小外壳1的前后两端之间的距离d也具有限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未经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68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手套箱及汽车
- 下一篇:踏步机踏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