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右驾车用转向器及具有其的右驾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4670.4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2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李妮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福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2 | 分类号: | B62D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车 转向器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右驾车用转向器及具有其的右驾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转向器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和使汽车保持稳定的直线行驶。转向器为转向系统液压助力的执行元件,其主要是将转向盘的转动变为齿条轴的直线运动或转向摇臂的摆动,降低运动速度,增大转向力矩并改变转向力矩的转动方向。
如图1所示,现有的转向器具有输入轴1′和转向摇臂2′,转向器固定在车架上,输入轴1′用来将转向传动轴传递过来的扭矩输入到转向器内部的部件,输入轴1′具有扭矩传递螺旋槽,该结构类似于螺杆,并且该扭矩传递螺旋槽左旋。转向摇臂2′用于将扭矩传递到前桥的转向直拉杆以实现汽车的转向。目前,右驾车上采用与左驾车上相同的转向器,这样就会导致转向盘向左旋转时,右驾车向右转,反之亦然,也就是说,针对右驾车而言,转向盘的转向与车辆的转向相反,这样显然不符合人们的正常驾驶习惯,因此,在右驾车转向器还具有额外设置在转向摇臂2′上的转向支架,转向摇臂2′通过转向支架与前桥的转向直拉杆之间连接以改变转向,并实现转向盘的转向与车辆的转向相同,但是,由于增设了转向支架,导致上述转向器的结构复杂,传递速比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的右驾车用转向器及具有其的右驾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右驾车用转向器,包括:本体;输入轴,可枢转地设置在本体上,输入轴具有扭矩传递螺旋槽;转向摇臂,转向摇臂的摆动位置根据输入轴的扭矩传递螺旋槽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扭矩传递螺旋槽右旋。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右驾车用转向器还包括:安装支架,固定设置在本体上。
进一步地,安装支架具有多个安装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右驾车,包括:车架;上述的右驾车用转向器,固定设置在车架上。
进一步地,右驾车用转向器位于该右驾车的中心轴线所在纵截面的右侧。
进一步地,右驾车用转向器位于车架的右侧。
进一步地,右驾车用转向器中的输入轴位于车架和转向摇臂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右驾车还包括:转向助力泵,通过输油管与右驾车用转向器相连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右驾车还包括:转向油罐,通过回油管与右驾车用转向器相连通。
进一步地,右驾车用转向器通过紧固件与车架可拆卸地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输入轴上的扭矩传递螺旋槽为右旋设置,与现有技术中的转向器输入轴的旋向相反,因此,采用该右驾车用转向器的右驾车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额外设置转向支架,即可实现转向盘的转向与该右驾车的实际转向相同。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右驾车用转向器无需具有像现有技术中描述的转向支架,因此,在符合正常驾驶习惯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右驾车用转向器的结构更简单。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转向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右驾车用转向器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右驾车用转向器的右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右驾车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的局部主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本体;11、输入轴;12、转向摇臂;13、安装支架;14、安装通孔;20、车架;21、中心轴线;22、转向助力泵;23、输油管;24、转向油罐;25、回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施例中,涉及车辆的方向时,以车头所在位置为前,车尾所在位置为后,“左”和“右”分别代表人面朝前方时所观察到的左和右方向。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右驾车用转向器包括本体10、输入轴11和转向摇臂12。输入轴11可枢转地设置在本体10上,输入轴11具有扭矩传递螺旋槽,转向摇臂12的摆动位置根据输入轴11的扭矩传递螺旋槽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并且扭矩传递螺旋槽右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福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福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46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