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1512.5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6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刚;何伟川;龚万毅;庄主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泉成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10 | 分类号: | E01C19/10;E01C19/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地址: | 362216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沥青 混合 再生 设备 | ||
1.一种移动式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上安装有烘干加温装置和沥青储存装置;所述烘干加温装置包括主燃烧器(32)、热风炉(33)和烘干加温滚筒(3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加温滚筒(31)尾气出口处连接有尾气输送管,该尾气输送管经过引风机(714)连接至主燃烧器(32),该尾气输送管至少有一段伸入沥青储存装置内对沥青进行保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储存装置包括沥青储存罐(41)和沥青加温装置;所述沥青储存罐(41)设于热风炉(33)上方以便于利用热风炉(33)内的热量对沥青保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输送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输送管(711)、第二输送管(712)和第三输送管(713),第一输送管(711)与烘干加温滚筒(31)尾气出口连接,第二输送管(712)设于沥青储存罐(41)内部对沥青保温,第三输送管(713)经过引风机(714)连接至主燃烧器(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管(712)呈U型状或迂回状,设于沥青储存罐(41)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管(713)与引风机(714)连接处还设有一开口朝上的锥形烟囱(71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加温装置包括一热空气输送管(431)和与之连接的副燃烧器(432),所述热空气输送管(431)设于沥青储存罐(41)内部,并且连接至第二输送管(712)和第三输送管(713)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移动式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再生料提升装置(2),该再生料提升装置(2)包括运料小车(21)、小车提升架(22)、小车轨道(23)以及驱动小车提升架(22)在小车轨道(23)上滑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小车提升架(22)设于小车轨道(23)上且设有沿该小车轨道(23)滑动的滚轮(221),所述运料小车(21)设于小车提升架(22)上,小车提升架(22)的顶部设有使运料小车(21)翻转80°~100°的弧形弯曲部,所述运料小车(21)上还设有将该运料小车(21)定位在小车提升架(22)上的卡位件(2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轨道(23)上设有复数个横杆支架(234),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钢丝绳(231)、卷扬机(232)及复数个轴承(233),所述轴承(233)设于横杆支架(234)上,所述钢丝绳(231)一端连接所述小车提升架,环绕所述轴承(233)后,末端连接至所述卷扬机(2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式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231)上还设有压力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泉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泉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151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泥混凝土道面砂浆厚度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路基排水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