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2096.0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0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高国峯;袁琼;李绍;叶坤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市湖***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式触控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设备因其便于操作、呈像效果好、功能多元化等优点逐渐受到电子通讯行业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资讯系统设备、家电设备、通讯设备、个人便携设备等产品上。
伴随近年来触摸屏在通讯行业的迅速崛起,特别是在手机通讯行业的蓬勃发展,触摸屏一举成为现今成像显示设备的首选产品。使用率最高的触摸屏主要是电阻式触摸屏和电容式触摸屏,但是使用者出于可控性,易用性和表面外观的考虑,大多会选用电容式触摸屏作为其最佳首选设备。
在传统智能手机,如iphone等的电容式触摸屏中,触控电极的材料通常为氧化铟锡(简称为ITO)。ITO的透光率很高,导电性能较好。但ITO价格昂贵,ITO较脆,柔韧性差,弯曲时容易断裂造成功能不良,即使在遇到较小物理应力的弯曲也非常容易被破坏,ITO导电率一般大于70欧姆/方阻,随着触摸屏尺寸的逐步增大,特别是应用于15寸以上的面板时,ITO的缺陷越来越突出,其中最明显的缺陷就是ITO的面电阻过大,ITO已经无法满足目前触控产品对于电阻率的要求,无法保证大尺寸触摸屏良好的导电性能与足够的灵敏度,也无法适用于电子产品不断低价化的发展趋势。
另外,在制造方法上,原来的ITO需要真空腔、较高的沉积温度和/或高退火温度以获得高传导性,造成ITO的整体制作成本非常昂贵。制程中ITO一般采用溅镀和黄光光阻涂布,曝光,显影,蚀刻,剥膜,高温烘烤等繁杂工序,成本高且耗时长。
请参阅图1与图2,传统的触控面板110中,在一个基板110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形成ITO的第一导电层1103和第二导电层1105,或者是在两张基板上分别形成第一导电层1103和第二导电层1105,然后将第一导电层1103通过ITO走线或金属导电走线1109导通连接至第一FPC1107上,第二导电层1105通过ITO走线或金属导电走线1109导通连接至第二FPC1108上。这种结构的触控面板110需要经过两次溅镀,黄光,及压合制程且耗费两张FPC1107和1108,耗时耗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ITO触控面板制程中所存在的制程复杂,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成本低,制程简单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第一纳米银线导电层和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层,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层成形于基板的其中一表面上,第一纳米银线导电层包括复数第一导电电极及复数第一走线,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层包括复数第二导电电极、复数第二走线、复数连接线及连接区域,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还包括复数通孔,第一走线和连接线通过通孔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直径大小为Φ20um到1mm。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直径大小为Φ200um到600um。
优选地,所述通孔内设有导电材料。
优选地,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的宽度为5um-35um,相邻第一走线或相邻第二走线的线距为5um-35um。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导电电极两端分别与第一走线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导电电极两端分别与第二走线电性连接。
优选地,第一纳米银线导电层与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两个表面上,通孔贯穿基板。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一盖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为触控操作面,第一纳米银线导电层成形于盖板的第二表面上,通孔贯穿所述基板。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基板,第一纳米银线导电层成形于第二基板上,通孔贯穿基板和/或第二基板。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纳米银线导电层和所述的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层两侧可设置增粘层,平整层,光学匹配层之中的一层或多层,所述的增粘层,平整层,光学匹配层可以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纳米银线导电层和所述的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层的同侧或不同侧,所述的增粘层,平整层,光学匹配层三者之间的位置可互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面板采用纳米银线导电层制作第一纳米银线导电层和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层。首先,纳米银线材料本身具有电阻低,光透过率在85%以上,方阻在12-120ohm/sq的优越性,使得第一纳米银线导电层和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触控灵敏度高。因纳米银线的透光性好电阻低,如果使用纳米银线做走线无需使用遮蔽层遮蔽,从而实现电容式触控面板无边框设计,无边框电容式触控面板使得用户视觉上更开阔,增加用户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20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