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气混合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3558.0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5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1N13/00;H02N11/00;H02K44/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尾气 混合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气循环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尾气混合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消耗的能源也与日俱增,然而汽车燃料燃烧的热量并未得到充分利用,除了转化为有用的机械能外,其余大部分的热量都在机构的降温、摩擦、传递和尾气中遗失,其中尾气带走了绝大部分热量。汽车尾气的温度最高可以达到600℃~700℃, 怠速时约为400℃,因此,将汽车尾气的能量进行循环再利用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目前,汽车尾气发电技术已相对成熟,主要有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汽车尾气磁流体发电、汽车尾气涡流发电三种发电技术,三种技术在提高汽车发动机能量利用率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发电技术仍未使汽车尾气发电的效率达到最高,尾气中仍有大部分能量被浪费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综合考虑汽车尾气温差发电和磁流体发电的优越点,并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提供了一种汽车尾气混合发电装置,以提高汽车尾气能量的利用率,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尾气混合发电装置,包括汽车尾气管、第一磁极、第二磁极、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热电模块与冷却水管,所述汽车尾气管内壁上设有第一磁极、第二磁极、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互为异性磁极,且呈180度布置在汽车尾气管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互为异性极板,且呈180度布置在汽车尾气管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通过电路将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所述第一磁极、第二磁极组成的磁极对与所述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组成的极板对呈正交布置;所述汽车尾气管外壁上设有热电模块,所述热电模块远离汽车尾气管的一侧安装有冷却水管,所述热电模块通过电路将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电模块分布式布置在汽车尾气管外壁上,以提高热电材料的发电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水管的横截面为扁圆形状,以提高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综合运用汽车尾气温差发电和磁流体发电,其中,第一磁极、第二磁极、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组成尾气磁流体发电装置,汽车尾气管外壁、热电模块与冷却水管组成尾气温差发电装置,大大提高了汽车尾气高能量的利用率,尾气混合发电的电能可用于向汽车倒车雷达、尾灯、时钟备用电池、手机等设备供电。在安装倒车雷达等外附设备时不必再引用汽车主干电源,这不仅减轻了汽车主干电力系统的负担,还简化了复杂的内部线路,使汽车易于检修;手机充电也给人们解决了手机因断电而引起关机的困扰,大大提高了汽车尾气能量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气混合发电装置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气混合发电装置热电模块布置方案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气混合发电装置冷却水管横截面图。
图中标号:1汽车尾气管、2第一磁极、3地热磁极、4第一电极板、5第二电极板、6热电模块、7冷却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尾气混合发电装置,包括汽车尾气管1、第一磁极2、第二磁极3、第一电极板4、第二电极板5、热电模块6与冷却水管7,所述汽车尾气管1内壁上设有第一磁极2、第二磁极3、第一电极板4与第二电极板5,所述第一磁极2与第二磁极3互为异性磁极,且呈180度布置在汽车尾气管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电极板4与第二电极板5互为异性极板,且呈180度布置在汽车尾气管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电极板4与所述第二电极板5通过电路将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所述第一磁极2、第二磁极3组成的磁极对与所述第一电极板4、第二电极板5组成的极板对呈正交布置。所述汽车尾气管1外壁上设有热电模块6,所述热电模块6远离汽车尾气管1的一侧安装有冷却水管7,所述热电模块6通过电路将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
优选的,所述热电模块6分布式布置在汽车尾气管1外壁上,如图2所示,分布式结构使得热电材料发电效率得到最高。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管7的横截面为扁圆形状,如图3所示,以提高冷却效率。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35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有排水通道的消音器
- 下一篇:新型LED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