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9562.6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0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先云;刘艳华;张宏;刘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3/20 | 分类号: | B60G3/20;B60G1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4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独立 悬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底盘相关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机动车底盘的带拖曳臂的汽车后独立悬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设计师的任务是设计更安全、更舒适、更节能、更环保的汽车。汽车悬架的设计对汽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有重要影响。
对安全性来说,汽车的不足转向特性尤为重要。当汽车转弯时,汽车的后悬架应该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以实现整个车辆的不足转向。汽车后悬架的不足转向特性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的综合作用来实现,即侧倾时的车轮前束变化,侧向力时的车轮前束变化以及侧倾时的车轮外倾变化来实现。后悬架设计时如能保证侧倾时合理的车轮外倾角、前束角变化特性以及侧向力作用下合理的车轮前束变化,则可以更好的实现后悬架的不足转向特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小地面对车身的冲击力汽车后独立悬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副车架,转向节,连接转向节与副车架以及车身之间的控制臂,拖曳臂,螺旋弹簧,弹簧座以及减振器,衬套,其特征是:垂直于车身纵轴线的控制臂,该控制臂与副车架和转向节之间相连有橡胶衬套,后端固定在转向节上,而拖曳臂前端用橡胶衬套连到车身上;三个控制臂彼此之间有纵向的和垂直方向的间距,而且垂直于车的纵轴线布置;弹簧座与下控制臂形成一体结构,用来支撑螺旋弹簧的下端,螺旋弹簧上端连接在车身上;减振器上端通过减振器上衬套,减振器上支座连接车身,减振器下端连接转向节;所述衬套包括与拖曳臂连接的外套管,与车身连接的内套管;在内外套管之间至少设有一层当外套管相对内套管轴向移动时提供弹性力弹性结构。
如上所述的三个控制臂包括:第一个内端连接副车架而外端连接转向节的上横向控制臂;与上横向控制臂具有垂直和纵向距离的第二个横向控制臂;与前两个控制臂具有垂直和纵向距离的第三个横向控制臂。一个与控制臂连成一体的弹簧座,该弹簧座用来连接作用在车身和弹簧座之间的弹簧;
前端连接车身,而另一端与转向节连为一体的纵向拖曳臂。
本实用新型的独立后悬架包含:主要包有副车架,转向节,一端连接转向节另一端连接车身的减振器;三个内端连接副车架5外端连接转向节的三个横向控制臂;用来在下控制臂和车身之间起支撑作用的弹簧的弹簧座;前端连接车身后端与转向节刚性连为一体的拖曳臂。
本结构独立后悬架连接到车身上的、能绕相对于车身横向轴线旋转的拖曳臂;在拖曳臂的前端连接着车身,并允许弹性衬套沿受力方向移动;
本结构独立后悬架的衬套包含:与拖曳臂连接的外套管,与车身连接的内套管,至少有一层弹性材料连接在内外套管之间,当外套管相对内套管轴向移动时提供弹性力。
本结构独立后悬架还包含:连接车身的拖曳臂前端可绕着一个横向轴线旋转;连接拖曳臂前端和车身的弹性衬套,允许沿所受弹性力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还包括副车架、转向节、垂直于车身纵轴线的控制臂。控制臂在车辆内侧用橡胶衬套连接副车架、外侧也用橡胶衬套连接转向节。纵臂一端与转向节连为一体,另一端用橡胶衬套连接车身。本实用新型允许悬架具有侧倾不足转向、侧倾过度转向、侧倾中性转向特性,也允许车轮变形。在本实用新型中允许车轮在上跳过程中增加前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后悬架,可以通过调整控制臂的硬点位置以及衬套刚度,实现后悬架的不足转向特性;本结构对舒适性来讲,当车轮遇到障碍时,后轮具有向后移动的柔度,则可使车轮传递到车身的纵向冲击力减小。另外,采用弹簧和减振器分开布置的结构形式,可以将减振器上点的隔振橡胶做的更软,减小地面对车身的冲击力,使整车具有较好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下方为车辆前进方向)
图2是图1的俯视图(上方为车辆前进方向)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图1的等截面视图
图5是图1中拖曳臂与转向节的左视图
附图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
1- 拖曳臂;2-连接支架,3-拖曳臂衬套,4-拖曳臂衬套外骨架,5-副车架,6-前束臂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95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减振装置及使用该减振装置的车辆
- 下一篇:一种拖车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