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电加热垫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4255.5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8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谢哲澜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哲澜 |
主分类号: | H05B3/03 | 分类号: | H05B3/0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田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电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品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车用电加热垫。
背景技术
在气温较低时,汽车供水管路、水箱等容易结冻,给汽车的启动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需要给汽车增加电加热垫。现有的电加热垫包括加热垫本体以及供其本体导电的电源线,电源线从其导热层穿出其表面,直接与电源连接,这种结构在人们使用时,使用者会不经意的揪住电源线,导致电源线和加热垫本体之间的连接松动,降低了电加热垫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使用寿命的车用电加热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车用电加热垫,所述电加热垫包括电源线、减震导热体,减震导热体底面贴附有发热体,所述电源线从减震导热体顶面穿过给发热体供电;所述电加热垫还包括有压紧模块,所述压紧模块包括固定件,固定件两端连接有固定引脚,所述固定件设置在减震导热体顶面,所述裸露在减震导热体顶面的电源线从固定件和减震导热体顶面之间穿过,所述固定引脚悬空的一端穿过减震导热体并与减震导热体底面扣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引脚悬空的一端形成折弯部,折弯部与减震导热体底面贴合固定。只要固定引脚大于减震导热体的厚度,折弯部的长短就可以根据减震导热体的厚度进行调整,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通用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导热体底面还固定有硬质材料制作的加强片,所述固定引脚悬空的一端与加强片固定连接。加强片可以增加接触面积,固定引脚跟加强片固定连接,可以提高压紧模块跟减震导热体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一端至少设有两个固定引脚。增加固定引脚,进一步提高固定件的抗应力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和固定引脚的宽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和固定引脚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包括两层绝缘材料制作的导热层,两层导热层之间夹持有碳纤维层。
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层包括多条碳纤维丝,相邻两条碳纤维丝之间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丝呈曲线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引脚悬空的一端形成折弯部,折弯部与减震导热体底面贴合固定;所述固定件和固定引脚的宽度一致;所述固定件和固定引脚一体成型;所述发热体包括两层绝缘材料制作的导热层,两层导热层之间夹持有碳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层包括多条碳纤维丝,相邻两条碳纤维丝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每根碳纤维丝呈曲线排布。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压紧模块,压紧模块的固定件跟减震导热体顶面配合对电源线进行夹持定位,在拉扯电源线的时候,大部分的拉力会作用在固定件上,这样就减小了电源线和发热体触点的作用力,使触点不易脱落,提高了车用电加热垫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固定件两端都有固定引脚,固定件的应力可以均衡分配到两端的引脚,在拉力较大时,固定件也不会脱落、损坏,进一步提高了车用电加热垫的使用寿命。再者,只要固定引脚大于减震导热体的厚度,固定引脚就能扣紧,实现压紧模块的固定,因此,只要固定引脚足够长,就能适配不同厚度的车用电加热垫,通用性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用电加热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电加热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压紧模块和减震导热体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压紧模块和减震导热体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其中:10、电源线;20、减震导热体;30、发热体;31、导热层;32、碳纤维层;40、压紧模块;41、固定件;42、固定引脚;43、折弯部;50、加强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用电加热垫。电加热垫包括电源线10、减震导热体20,减震导热体底面贴附有发热体30,所述电源线从减震导热体顶面穿过给发热体供电;所述电加热垫还包括有压紧模块40,所述压紧模块包括固定件41,固定件两端连接有固定引脚42,所述固定件设置在减震导热体顶面,所述裸露在减震导热体顶面的电源线从固定件和减震导热体顶面之间穿过,所述固定引脚悬空的一端穿过减震导热体并与减震导热体底面扣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哲澜,未经谢哲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42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