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发热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3060.1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8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虎 |
主分类号: | H05B3/22 | 分类号: | H05B3/22;H05B3/06;H05B3/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陈建民;李志民 |
地址: | 0502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发热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模块,特别涉及一种碳纤维发热模块。
背景技术
干式地暖是一种基于干式地暖模块内铺设管材的一种新型地暖方式,其相对于普通的地暖湿式安装方式具有无需回填、散热快、能耗低、安装简单等优点,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广泛采用的干式地暖是金属发热电缆提供热源,但是由于金属本身的性能限制,其热效率低耗电量较大。随着发热碳纤维的广泛应用,人们也尝试将发热碳纤维应用于地暖中。中国专利CN200720002944.8提供了一种地暖专用发热板,其包括发热线、金属导线、导热层和绝热层,但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发热线与金属导线的传导,安全性问题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漏电保护,安全性能高的碳纤维发热模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发热模块包括由上至下排列并胶接为整体的传热层、保护层、隔热层和防潮层,所述传热层和保护层之间均匀分布有呈一定几何形状均匀排列的碳纤维发热线;所述碳纤维发热线的一端通过碳纤维接头连接电源线;所述传热层一侧设置有地线;所述电源线设置于隔热层的外侧;所述碳纤维发热线由绝缘套管以及设置于绝缘套管内的碳纤维丝和金属丝组成;所述传热层的厚度为0.5~2mm;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3~8m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发热模块所述碳纤维发热线排列为S型、工字型或蜂窝状。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发热模块所述传热层为铝板。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发热模块所述隔热层为耐高热卷材。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发热模块所述防潮层为PE薄膜。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发热模块所述隔热层上设置有与碳纤维接头相应的凹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发热模块所述碳纤维发热线两根并列贴合设置。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传热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一定的硬度,厚度一般为0.5~2mm,即可快速导热和防护下部的碳纤维发热丝,优选的传热层为金属材质,更优选的采用铝板,导热效率高,可有效避免碳纤维过热而损坏;同时铝板价廉质轻,可节约成本。保护层的作用为节约将碳纤维发热线胶接于隔热层时的胶的用量,防止胶过多的渗入隔热层并进一步保护隔热层避免直接接触高温,保护层的材质优选为耐高温PE材料。隔热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可承受碳纤维发热时的高热,又可容纳嵌入碳纤维发热丝,无需开槽铺设即可保证成品的平整性,厚度一般为3~8mm,优选的隔热层采用耐高热卷材,可耐90℃~120℃的高温通常的可选用PE泡沫、PET、聚苯乙烯挤塑板等。防潮层可起到防止碳纤维发热线受潮后损坏的作用,隔湿隔潮,通常可以为塑料薄膜、PE薄膜等。
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发热线内设置有数根碳纤维丝和一根金属丝,其中碳纤维丝用于导电后发热,金属丝用于导电。由于碳纤维的导电性能与金属不同,因此其与电源线通电后,导电率并不理想;而通过在碳纤维发热丝中设置一根金属丝,金属丝与电源线直接连接可以弥补碳纤维丝与金属线导电的不足,同时金属丝与碳纤维丝接触面积大,有利于加快碳纤维丝的导电和发热。
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发热线在发热模块中呈一定几何形状均匀分布,优选的为S型、工字型或蜂窝状,铺设的形状可根据发热模块的规格选择,如需要更高的发热温度,可以选择蜂窝状铺设;需要较低的发热温度时,可以选择工字型铺设;通常的为S型铺设。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模块采用两根碳纤维发热线并列贴合分布,两根碳纤维通电后产生的电磁场相互抵消,可消减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电磁波,减少辐射。
本实用新型热效率高,可有效节约铺设量,以地面面积的20%~30%铺设即可满足供暖要求;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用电量低,并且具有漏电保护,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碳纤维发热线铺设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碳纤维发热线铺设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的碳纤维发热线铺设示意图;
在附图中,1传热层、2碳纤维发热线、2-1绝缘套管、2-2碳纤维丝、2-3金属丝、3隔热层、3-1凹槽、4防潮层、5碳纤维接头、6电源线、7地线、8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虎,未经刘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30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