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冲限位组件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6791.X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7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2 | 分类号: | B62D25/12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张浩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限位 组件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位组件,尤其是具有缓冲功能的限位组件以及采用该缓冲限位组件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逐渐进入了普通家庭。为便于出行时放置行李等物品,现有的汽车通常设置有行李箱,提供乘客或货物进出的作用,同时具有配合车身外观的需要。现有的很多汽车行李箱都设有掀背式行李箱门。
汽车的掀背门安装在汽车车体上,掀背门关闭时需对掀背门进行限位。而掀背门关闭时通常会与车体发生碰撞。现有的限位机构在使用过程中易压溃或难以有效的起到限位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限位机构易压溃的问题,提供一种缓冲限位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缓冲限位组件,包括固定件和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包括限位凸起;所述固定件包括支撑体、滑动轴、弹簧和限位部件;所述滑动轴固定于支撑体上;所述限位部件可沿所述滑动轴移动地套设于所述滑动轴上,并且所述限位部件形成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面,所述两个限位面的间距沿所述限位凸起的进入方向递减以对进入两个限位面之间的限位凸起进行限位;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滑动轴上,并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止于所述限位部件和所述支撑体上,以对限位部件形成缓冲弹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限位组件在使用时,固定件固定于车身侧围上,活动件固定于掀背门。当关闭掀背门时,活动件随掀背门朝固定件运动,活动件的限位凸起进入固定件的两个限位面之间。具有成喇叭状分布的两个限位面的限位部件对限位凸起进行限位。当活动件继续运动时,限位凸起抵靠在限位部件上并相对限位部件静止。限位凸起和限位部件同时继续沿滑动轴运动,对套设于滑动轴上的弹簧施压。弹簧产生形变,并同时通过限位部件对限位凸起形成反向作用力,产生缓冲效果。限位部件行程越大,弹簧产生的反向作用力越大,缓冲效果越明显。
上述缓冲限位组件可实现有效的限位效果,同时通过产生缓冲效果避免限位凸起在频繁的碰撞过程中被压溃。另外,该缓冲限位组件在装配至汽车上时,只需占用一个工位,利于提高装配效率,节省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件包括两个滑动限位块;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所述滑动轴和两个所述弹簧;两个所述滑动轴平行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两个所述滑动限位块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滑动轴上;两个滑动限位块相对的两个侧面形成所述两个限位面;两个所述弹簧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滑动轴上,并且每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止于所述滑动限位块和所述支撑体上。
通过该结构可更好的保证两个滑动限位块对限位凸起进行缓冲。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限位面以所述限位凸起的进入方向为轴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的外表面与所述两个限位面相匹配。
此时可更好的保证滑动限位块对限位凸起进行限位和缓冲。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相对的两个侧壁均向外延伸出翻边,形成两个固定片。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固定片上均开设有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固定于支撑体上的加强板。
通过设置加强板可提高固定件的强度,提高缓冲限位组件的耐久性。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件还包括安装部,所述限位凸起固定于安装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安装孔。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身侧围、掀背门和上述缓冲限位组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车身侧围上,所述活动件固定于所述掀背门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供的缓冲限位组件中,固定件和活动件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供的缓冲限位组件缓冲限位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供的缓冲限位组件缓冲限位缓冲状态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固定件;11、支撑体;12、加强板;13、滑动轴;14、弹簧;15、滑动限位块;16、固定片;17、固定孔;
2、活动件;21、限位凸起;22、安装部;2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67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