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模铸造制壳用挂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0042.X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5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崔晓淼;任韵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远东美连精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3/06 | 分类号: | B62D63/06;B62B3/00;B22C9/04;B22C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造 制壳用 挂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模铸造中的工具,特别提供了一种熔模铸造制壳用挂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熔模铸造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大型熔模铸造件随之出现。在熔模铸造中挂车是用来运输、承载蜡模组便于提取制壳、放置型壳干燥的工具,以往遇到体积、高度较大的蜡模组时,无法进行运输,即使有时尝试进行运输,往往由于在挂车内发生碰撞,导致废品率高,因此只能人工提取运输制壳,费时费工,制壳后只能排放到地面影响干燥程度和时间,致使工期延长,甚至废品数量增加,这势必会给生产厂家带来生产成本提高。
因此,研发一种适用于大型熔模铸造件的排放和运输的挂车,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模铸造制壳用挂车,以至少解决以往大型熔模铸造件存在的运输困难、干燥程度差、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废品数量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熔模铸造制壳用挂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挂车主体1,由角铁板焊接成的长方体框;
底座2,固定连接于挂车主体1底端,与挂车主体1构成用于盛放铸件的腔体;
四个脚轮3,分别连接于底座2的四角,其中,底座2一端的两个脚轮3为单向脚轮,另一端的两个脚轮3为万向脚轮。
优选,所述挂车主体1的每个侧面的内表面上均固定设置有承载横梁4,且所述承载横梁4的两端分别与该侧面的对应两条侧边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挂车主体1的每个侧面的内表面均固定设置有两个承载横梁4,且两个承载横梁4分别位于该侧面的顶部和中部。
进一步优选,所述承载横梁4上间隔固定设置有挂钩固定槽41,且所述挂钩固定槽41由并排固定连接于承载横梁4上的两个挡板42构成。
进一步优选,所述承载横梁4上间隔固定设置有5~6个挂钩固定槽4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熔模铸造制壳用挂车,通过挂车主体与底座构成的腔体盛放铸件,将底座一端的脚轮设计为单向脚轮,另一端设计为万向脚轮,其中万向脚轮用于挂车的方向改变,通过其与单向脚轮的配合,使挂车易于操作,防止挂车脚轮过于灵活,发生操作意外,方便大型熔模铸造件的放置和运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熔模铸造制壳用挂车,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用于较大熔模组的运输、放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熔模铸造制壳用挂车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熔模铸造制壳用挂车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为熔模铸造制壳用挂车,包括挂车主体1,由角铁板焊接成的长方体框;在挂车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的底座2,其中底座2与挂车主体1构成了用于盛放铸件的腔体,在底座2的四角分别连接有脚轮3,且为了方便挂车的转弯操作的同时不致脚轮过于灵活发生误操作,将底座2一端的两个脚轮3设计为单向脚轮,另一端的两个脚轮3设计为万向脚轮,使用时,万向脚轮位于前端,单向脚轮位于后端,其中,挂车主体1的高度可以根据铸件的大小进行合理设计。
由于该挂车在盛装体积较大或重量较重的铸件时,挂车主体1的各个侧面由于铸件的压迫,容易发生形变,同时,推车运输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颠簸,导致挂车内的铸件型壳发生晃动,彼此碰撞,造成废品。因此,为了解决挂车主体变形以及铸件型壳在车内晃动的问题,与上述技术方案的不同之处,如图1所示,在挂车主体1的每个侧面的内表面上均固定设置有承载横梁4,且所述承载横梁4的两端分别与该侧面的对应两条侧边连接,通过该承载横梁4的设置,一是能够有效解决挂车主体形变的问题,提高挂车主体的承重能力;二是用于车内铸件型壳的固定,可以将车内的铸件型壳通过绳子进行捆绑固定,然后将绳子的端部通过挂钩固定于承载横梁处,进而对铸件型壳进行了限位,有效避免了铸件型壳之间的碰撞,降低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品率。
为了提高承载横梁4的作用,优选在挂车主体1的每个侧面的内表面均固定设置有两个承载横梁4,且两个承载横梁4分别位于该侧面的顶部和中部,从而提高承载横梁对于挂车主体的支撑作用,和对于挂车主体内铸件型壳的限位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远东美连精工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远东美连精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00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石墨烯复合型香烟过滤嘴
- 下一篇:一种获得高填充值的梗丝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