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底壳、发动机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9796.X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4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穆莹;刘建国;蔡继春;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01M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雪;李翔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底壳 发动机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油底壳、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发动机中,集滤器和油底壳是完全分开的两个部件,所述集滤器主要布置在油底壳的内部。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集滤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集滤器包括进油口、油管20、用于连接机油泵的法兰盘10以及用于机油粗过滤并设置在进油口处的滤网30。所述油底壳中的机油通过所述进油口吸入到所述油管20中,最后吸入到机油泵中。
常用的油底壳内腔一般是空的,只有少量的加强筋。油底壳内腔的功能比较单一,基本上只有容纳机油一个功能。而且,由于集滤器和油底壳是完全分开的两个部件,因此要求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各个零部件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当发动机外部整车边界、发动机内部运动件边界限制了润滑系统空间的时候,从上往下分别布置挡油板、集滤器、油底壳等零件没有足够的空间,甚至无法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集滤器的油底壳,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可能由于发动机外部整车边界、发动机内部运动件边界限制润滑系统空间而导致的挡油板、集滤器、油底壳等零件没有足够的空间甚至无法布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底壳,所述油底壳包括设置在其内壁上的油道,所述油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油口和出油口,在所述油道上设置有用于过滤从油底壳内腔吸入的机油的滤网,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油底壳的底部连通,所述出油口用于与机油泵连通。
优选地,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进油口处。
优选地,所述油底壳包括盛油部分以及从所述盛油部分水平延伸的平台,所述油道包括彼此呈角度地连通的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所述平台上,所述进油口设置在所述盛油部分的底部,所述第一油道的末端形成所述进油口,所述第二油道的末端形成所述出油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通过两次模具抽芯的方式制成,所述油底壳还包括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所述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分别位于第一油道的出芯口处和第二油道的出芯口处,所述第一油道的出芯口位于所述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的交汇处,所述第二油道的出芯口位于所述出油口处。
优选地,所述油底壳为压铸铝油底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所述油底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发动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底壳不仅具有容纳机油的作用,还具有集滤器的功能(机油过滤功能以及将油底壳底部的机油吸入机油泵中的吸油功能),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是将集滤器集成到油底壳的内壁上,在机油泵产生的真空度作用下,储存在油底壳内腔中的机油通过所述油道进入机油泵吸油口,实现传统油底壳和集滤器的功能。这样,极大的节省了发动机下部空间,使布置更加紧凑,而且由于减少了集滤器的主体结构,进而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集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底壳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底壳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底壳与机油泵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法兰盘; 20:油管; 30:滤网;
40:油底壳; 41:进油口; 43:出油口;
44:第二密封塞; 45:第一密封塞; 46:油道;
461:第一油道; 462:第二油道; 50:机油泵;
51:机油泵进油口;60:第二油道的出芯口;70:第一油道的出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97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吸油滤清器
- 下一篇:氨吹脱尾气处理方法、含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