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角度插件机头部插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4097.4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9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卓标;钟显辉;苏凯波;曾翔清;夏育平;曹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新泽谷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3/04 | 分类号: | H05K13/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度 插件 机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插件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全角度插件机头部插件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PCB电路板是电子产品的重要部件,立式插件机是将各种立式元件插装到PCB电路板指定位置的加工设备。在立式插件机的加工过程中,一般是先将带有立式元件的元件编带输送至站位装置进行分料处理,然后将其嵌入到链夹上,再由其它装置将其运送到PCB板的上方进行定位,然后夹料装置下移,将立式元件准确地插入PCB电路板预设的线脚插孔内,然后夹料装置复位,以便于夹取新的电子元件,进行下一次的插件加工,已经插装好的电子元件留在PCB电路板上,并随PCB电路板一起运行至下一位置,以进行焊接加固等操作。
在立式电子元件的插装过程中,由于电子元件的插装方向不一致,从而导致现有的夹取电子元件的机械手爪难以达到夹取和插件的功能,且现有的机械手爪由于结构复杂,控制难度高而导致加工设备成本比较高昂。
此外,机械手爪由于夹取时的力度相对难以控制,在夹取电子元件时,夹取的力度过大,则容易损伤电子元件,对于高精度,易变形的电子元件来说,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从而导致废品率大增;夹取的力度过小,则容易造成夹取不够稳固,使电子元件脱离机械手爪,影响插件机的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对电子元件旋转任何角度后在进行下插动作的全角度插件机头部插件机构,且对电子元件的吸取稳固,大大降低了电子元件的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角度插件机头部插件机构,包括头部底板、设置于头部底板的升降机构及设置于头部底板的转角机构,所述全角度插件机头部插件机构还包括可上下移动的插件主杆及设置于插件主杆的下端部的吸嘴,该插件主杆的上端部与升降机构连接;
所述插件主杆的中部开设有气流通道,插件主杆的上端密封连接有可转动的连接套,气流通道的上端与连接套连通,气流通道的下端与吸嘴连通;
所述转角机构包括设置于头部底板的轴承座、与插件主杆同步转动的转角套及驱动转角套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插件主杆活动套装于转角套内。
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头部底板的气缸座及装设于气缸座的头部气缸,所述插件主杆的上端部与该头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进一步,所述头部气缸为双向复动可调气缸,该双向复动可调气缸的活塞杆的上端装设有行程调节套,该行程调节套与活塞杆的上端通过螺母固定。
其中,所述连接套与插件主杆的上端部套接,所述活塞杆的下端部设置有浮动接头,连接套的上端部装设有连接头,浮动接头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头和活塞杆的下端部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头部底板的电机座及装设于电机座的电机,电机装设有主动轮,所述转角套装设有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为同步带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从动轮的旁侧设置有转角感应器,从动轮装设有与从动轮同步转动的零位检测片。
其中,所述轴承座设置有轴承,所述转角套装设于轴承的内圈。
其中,所述连接套装设有与气流通道连通的气接头。
其中,所述头部底板固装有图像采集相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角度插件机头部插件机构,不仅结构简单、吸取稳固,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降低了对电子元件的损伤,电子元件的插装方向可以根据其在PCB板上插装孔的位置任意调整,适用于多种PCB结构的插件加工,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新泽谷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新泽谷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40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供电式单椭单健组
- 下一篇:屏蔽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