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的车体及新能源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6708.9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8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于忠娟;张焜;耿继新;刘小会;张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车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体。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主要为电能,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新能源汽车的车体上需要放置电池,具体地,车体的前地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安装本体,该电池安装本体与前地板下部纵梁前段总成和副车架后连接板相连。然而,车体上的各部分结构均大致沿纵向延伸,各部分之间相对独立,当车体受到碰撞时,碰撞力将较大程度地传递至电池上,导致电池容易出现损伤。
综上所述,如何缓解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容易出现损伤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体,该车体使得电池不容易出现损伤。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车体的新能源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体,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前地板以及与所述前地板固定的纵梁车架结构,所述纵梁车架结构包括前地板下部纵梁前段总成和副车架后连接板,至少一个所述纵梁车架结构中还包括加强斜梁,所述加强斜梁的一端与所述前地板下部纵梁前段总成固定,所述加强斜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车架后连接板相固定,且所述加强斜梁相对于所述车体的横向倾斜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车体中,所述车体两侧的所述纵梁车架结构均包括所述加强斜梁。
优选地,在上述车体中,所述加强斜梁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前地板下部纵梁前段总成的折弯位置处。
优选地,在上述车体中,所述加强斜梁的端部的两侧分别与电池安装本体和所述副车架后连接板固定。
优选地,在上述车体中,所述加强斜梁上开设有焊接定位孔,所述焊接定位孔与所述加强斜梁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优选地,在上述车体中,所述焊接定位孔包括第一焊接定位孔和第二焊接定位孔,所述第一焊接定位孔和所述第二焊接定位孔分别位于所述加强斜梁的两端。
优选地,在上述车体中,所述加强斜梁上具有纵梁安装过孔,所述纵梁安装过孔同心设置于所述前地板上的第一纵梁安装孔和所述前地板下部纵梁前段总成上的第二纵梁安装孔之间。
优选地,在上述车体中,所述加强斜梁上具有滑撬过孔,所述滑撬过孔与中央通道上的滑撬定位孔相通。
优选地,在上述车体中,所述加强斜梁上具有电池安装过孔,所述电池安装过孔同心设置于电池安装本体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电池前安装支架上的第二安装孔之间。
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体,该车体包括纵梁车架结构,该纵梁车架结构包括前地板下部纵梁前段总成和副车架后连接板,至少一个纵梁车架结构中还包括加强斜梁,该加强斜梁的一端与前地板下部纵梁前段总成固定,另一端与副车架后连接板相固定。如此设置后,当车体受到碰撞时,加强斜梁即可对这一碰撞进行分解,使得电池受到的冲击力有所减小。显然,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体能够使得电池不容易出现损伤。
由于上述车体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车体的新能源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B-B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斜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前地板,12-电池安装本体,13-前地板下部纵梁前段总成,14-副车架后连接板,15-加强斜梁,151-第一焊接定位孔,152-第二焊接定位孔,153-纵梁安装过孔,154-滑撬过孔,155-电池安装过孔,16-中央通道,17-电池前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体,该车体使得电池不容易出现损伤。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车体的新能源汽车。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67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式污水泵
- 下一篇:防装配时线间干扰的汽车助力转向电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