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厢式车及其车厢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6890.8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8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邬世峰;梁清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4 | 分类号: | B62D3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刘耿 |
地址: | 22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厢式车 及其 车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运输工具,特别涉及车厢体。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物流的发展,货物运输的安全、快捷要求越来越高,散装货物的运输逐渐向厢式车方向发展。现有的厢式车包括车底架以及设置于车底架上的车厢体。
由于货物的种类不同,体积大小各不相同,货物对厢式车的车厢体的高度要求各不相同。有些货物重量轻体积大,在车厢内所占高度高,这些货物适合装载在较高的车厢体内;有些货物重量大体积小,在车厢体内所占高度低,这些货物适合装载在高度低的车厢体内从而减小厢式车行驶中的阻力,节约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顶部可升降的车厢体及厢式车。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厢体,其包括下厢体以及顶盖。所述下厢体包括一长方形的底壁和四个立设在所述底壁四周的厢体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厢体侧壁合围成上方开口的容置腔。所述顶盖包括一长方形的顶板和连接在所述顶板四周下方的四个顶盖侧壁,所述顶盖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下厢体的顶部以适应于装载不同高度的货物,且所述顶盖侧壁位于所述厢体侧壁的外周以覆盖所述下厢体。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厢体侧壁包括:厢体下侧壁和连接在所述厢体下侧壁顶部的厢体上侧壁,四个厢体上侧壁的外表面均具有向内凹入的凹部,四个顶盖侧壁的内表面均设置有伸入所述凹部内的挡止件,所述挡止件可在所述凹部内上下滑动而将所述顶盖与所述下厢体滑动扣接在一起。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厢体下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顶盖侧壁的外表面平齐。
在优选方案中,四个厢体上侧壁外表面的凹部合围成环绕下厢体周向的滑槽,四个顶盖侧壁内表面的挡止件合围成环绕顶盖周向的框架,所述框架可沿着所述滑槽上下滑动。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挡止件为连接在所述顶盖侧壁内面的方形横梁。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挡止件为折板,包括:第一折边和垂直于第一折边的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折边连接在所述顶盖侧壁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折边连接在所述顶盖侧壁的底面并向内伸出于所述顶盖侧壁的底面。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厢体上侧壁包括:上侧壁本体和连接在所述上侧壁本体顶部的水平设置的上侧壁顶横梁,四个厢体上侧壁的上侧壁顶横梁围成一四方形的框架。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上侧壁本体包括:一连接在所述上侧壁顶横梁底部的上侧壁中横梁和一连接在所述上侧壁中横梁底部的上侧壁底横梁,所述上侧壁顶横梁和所述上侧壁底横梁均向外伸出所述上侧壁中横梁,并与所述上侧壁中横梁的外侧面围成所述凹部。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上侧壁底横梁通过一连接板条与所述厢体下侧壁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板条连接在所述厢体下侧壁的外表面且所述连接板条的顶部连接在所述上侧壁底横梁的底部。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上侧壁中横梁包括用以连接第一横梁的上翼板、用以连接第二横梁的下翼板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间的腹板。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上侧壁本体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腹板、由第一腹板顶端向内延伸而成的上翼板、由第一腹板底端向外延伸而成的第二腹板以及由所述第二腹板的外端向下延伸而成的下翼板;所述上侧壁顶横梁连接在所述上翼板的顶面且向外伸出于上翼板,所述厢体下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二腹板和所述下翼板连接,且所述第二腹板位于所述厢体下侧壁的顶面,所述下翼板位于所述厢体下侧壁的外侧面;所述上侧壁顶横梁、所述第一腹板的外侧面以及所述第二腹板围成所述凹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厢式车,其包括上述的车厢体。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一、通过将厢式车的顶盖设计成可相对于下厢体上下滑动的结构,使得顶盖可借助外力而升降,满足了不同尺寸高度的货物的装载要求,使得尺寸小的货物可以装载在高度低的车厢体内,从而减小厢式车行驶中的阻力,节约能源;
二、将可升降的顶盖侧壁设计在厢体侧壁的外周并覆盖下厢体,有效地阻隔了雨水,防止出现顶盖提升时雨水溅入车厢体的情形;
三、通过下厢体的凹部与顶盖的挡止件配合而将顶盖与下厢体滑动扣接在一起,使得顶盖与下厢体的连接位置形成空间迂回结构,防止雨水经由顶盖与下厢体间的间隙而进入车厢体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防雨防水性能,确保了货物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厢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厢体在其顶盖降下时的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68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蜡槽
- 下一篇:一种可测开关型或限压型防雷元件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