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冷凝油水分离器气液体分离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4801.4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7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楼浩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暨企航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B60T1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18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 油水 分离器 液体 分离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用冷凝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冷凝油水分离器气液体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气制动系统中压缩气体的清洁是尤为重要,为了去除压缩气体中的水分和油污采用了很多种方式方法,一般使压缩空气按顺序通过冷凝油水分离器和干燥器,以免这两种杂质腐蚀零件。但是现有的冷凝器多通过利用气体膨胀吸热凝水分的原理来聚集油水,再通过放水阀排出。但是由于效果欠佳还是使很多用户感到棘手,因为这种情况一是影响制动效果,二是缩短阀类的使用寿命,也直接增加用户使用成本,旧车尤为严重。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动放水冷凝器[申请号:CN00245234.0],包括外壳和外层绕制的散热片,外壳内装有芯体,芯体外层制有双螺旋道片双螺旋道片外缘与外壳内层紧密贴合,形成螺旋气通道,进气通道经外壳连通螺旋气通道,螺旋气通道下部设与芯体内腔相通的通孔,芯体内腔通冷凝器排气口,螺旋通道底部设集水器,通集水杯和出水口。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冷凝油水分离器除水、除油效果差的问题,但是依然存在着:结构复杂,可靠性差,气体与液体分离效果差,分离后油水等液体不易排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液体与气体分离效果好的车用冷凝油水分离器气液体分离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车用冷凝油水分离器气液体分离机构,设置在冷凝器散热壳体内,包括呈上窄下宽的圆锥筒状的导气锥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气锥筒体上下两端分别敞口且所述的导气锥筒体上端设有气体排出口,在导气锥筒体周向自上向下设有螺旋叶片,所述的螺旋叶片呈中空状结构且所述的螺旋叶片上下两端分别相互贯通从而在螺旋叶片内部形成导流通道,在导气锥筒体下端设有呈圆锥形的锥形座,所述的锥形座的锥顶周向设有若干位于锥顶周向外围的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周向均匀分布且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的导流板内侧均设有缺口,所述的缺口分别与导气锥筒体的下端周向外侧相互卡接,所述的导气锥筒体下端与导流板之间形成若干间隙,且所述的间隙均与气体排出口相互连通。该结构中压缩空气从螺旋叶片上端进入,形成缓速涡流,促使压缩空气中油水从压缩空气中分离并聚集在螺旋叶片上,压缩空气在导流板作用下形成第二次涡流,残留的液体聚集在导流板上,且从锥形座上向下排出,气体与液体分离效果更好,过滤后的压缩空气经间隙从而气体排出口排出,另外,螺旋叶片上聚集的液体滴在锥形座并从锥形座上向下排出。
在上述的车用冷凝油水分离器气液体分离机构中,所述的螺旋叶片的横截面呈外窄内宽的楔形结构,且所述的螺旋叶片下端延伸至任意相邻两个导流板之间。使得压缩空气接触面积大,液体与气体分离效果更高。
在上述的车用冷凝油水分离器气液体分离机构中,所述的缺口内均设有定位柱,所述的导气锥筒体下端设有若干与定位柱一一对应的定位孔且所述的定位柱插于定位孔内。使得导气锥筒体固定设置在导流板上。
在上述的车用冷凝油水分离器气液体分离机构中,每一个导流板内端均设有呈倾斜设置的导流面,且所述的导流面的倾斜方向均与导流板倾斜的方向一致。便于压缩空气的流通。
在上述的车用冷凝油水分离器气液体分离机构中,所述的锥形座的锥顶不超出导流板上方。便于导流板上聚集的液体向锥形座下端排出。
在上述的车用冷凝油水分离器气液体分离机构中,所述的导气锥筒体上下两端的直径大小的比值为1:1.1-1.3。优选地,这里的比值为1:1.2。
在上述的车用冷凝油水分离器气液体分离机构中,所述的锥形座下端周向设有若干出液缺口,且所述的出液缺口周向均匀分布设置。便于聚集在锥形座上的液体的排出。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车用冷凝油水分离器气液体分离机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可靠,气体与液体分离效果好,能将压缩空气中的油水聚集且便于油水的排出,压缩空气流通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螺旋叶片的剖视图。
图中,导气锥筒体1、气体排出口11、螺旋叶片2、导流通道21、锥形座3、导流板31、缺口311、定位柱312、定位孔313、导流面314、间隙32、出液缺口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暨企航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诸暨企航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48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镭射基膜
- 下一篇:铟镁复合球微晶复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