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流接触器的自动装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8911.4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8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袁利祥;洪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精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9/00 | 分类号: | H01H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接触器 自动 装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的自动装配机。
背景技术
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接触器分为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在电器产品中用到的交流接触器通常包括主体、三个主触头、一个辅助触头、三个主弹簧、一个辅助弹簧和两个衔铁,主触头、辅助触头、主弹簧、辅助弹簧和衔铁都需要准确的装配到主体上才能保证交流接触器正常使用,而且具有非常长使用周期。传统的装配方法都是采用纯手工装配,这种手工装配方式存在非常大的缺陷,装配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非常大,装配出的产品质量不稳定,触头、弹簧和衔铁等都是非常细小的部件,装配难度非常大。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交流接触器的自动装配机,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接触器的自动装配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装配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和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交流接触器的自动装配机,包括机架、直振料道、电气控制柜、支持件上料机构、主触头插装机构、辅助触头插装机构、主弹簧插装机构、辅助弹簧插装机构、翻转机构和衔铁装配机构,直振料道安装在机架上,电气控制柜设置在机架下方,电气控制柜内设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分别与每一机构连接,支持件上料机构、主触头插装机构、辅助触头插装机构、主弹簧插装机构、辅助弹簧插装机构、翻转机构和衔铁装配机构沿直振料道的长度方向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机架上;支持件上料机构包括支持件振动盘料仓、支持件上料传送带和支持件旋转上料机械手,支持件振动盘料仓、支持件上料传送带和支持件旋转上料机械手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直振料道的前端;主触头插装机构包括主触头振动盘料仓、三道主触头出料口和主触头插装机,主触头振动盘料仓与主触头出料口连接;辅助触头插装机构包括辅助触头振动盘料仓、辅助触头出料口和辅助触头插装机,辅助触头振动盘料仓与辅助触头出料口连接;主弹簧插装机构包括主弹簧振动盘料仓、三道主弹簧出料口和主弹簧插装机,主弹簧振动盘料仓与主弹簧出料口连接;辅助弹簧插装机构包括辅助弹簧振动盘料仓、辅助弹簧出料口和辅助弹簧插装机,辅助弹簧振动盘料仓与辅助弹簧出料口连接;衔铁装配机构包括循环轨道、衔铁上料机构和衔接装配工位,循环轨道安装在直振料道的末端,衔铁上料机构和衔接装配工位沿着循环轨道的长度方向从左至右依次设置。
所述机架底部安装复数个移动脚轮。
所述电气控制柜包括漏电保护器。
所述电气控制柜包括触摸显示屏。
交流接触器的自动装配机还包括主触头检测机构,主触头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主触头插装机构与主弹簧插装机构之间。
交流接触器的自动装配机还包括主弹簧检测机构,主弹簧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主弹簧插装机构与辅助弹簧插装机构之间。
交流接触器的自动装配机还包括综合检测机构和不良品下料机构,综合检测机构和不良品下料机构均设置在所述翻转机构与衔铁装配机构之间。
交流接触器的自动装配机还包括兼容触头插装机构和兼容弹簧插装机构,兼容触头插装机构和兼容弹簧插装机构均设置在所述翻转机构与衔铁装配机构之间,兼容触头插装机构包括兼容触头振动盘料仓、兼容触头出料口和兼容触头插装机,兼容触头振动盘料仓与兼容触头出料口连接;兼容弹簧插装机构包括兼容弹簧振动盘料仓、兼容弹簧出料口和兼容弹簧插装机,兼容弹簧振动盘料仓与兼容弹簧出料口连接。
交流接触器的自动装配机还包括衔铁压紧检测机构,衔铁压紧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循环轨道的后端。
所述衔铁装配机构一侧设有成品下料机构,成品下料机构包括成品下料搬运机械手和成品下料传送带。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通过整套装配机实现了接触器插芯和装配衔铁的全程自动化,整个装配过程效率高,装配出的产品质量稳定,产品使用周期更长,节省工人装配成本,降低了装配工人劳动强度,适合工厂大批量生产装配。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精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精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89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规则集的网络优化控制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家庭智能娱乐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