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臂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9186.2 | 申请日: | 2014-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9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丁宏刚;朱亚夫;赵明安;马云旺;邹艳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B60G3/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总成 | ||
1.一种控制臂总成,应用于车辆的独立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V字形状的两个连接臂和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连接臂的端部的三个球铰结构,所述两个连接臂各有一个端部共同连接在所述三个球铰结构中的第一球铰结构,所述两个连接臂各自的另一个端部分别连接所述三个球铰结构中的第二球铰结构和第三球铰结构,所述第一球铰结构用于连接所述车辆的车桥轮边转向节,所述第二球铰结构和第三球铰结构用于连接所述车辆的车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铰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球铰连接球头和第一球铰外壳,所述第一球铰外壳具有与所述第一球铰连接球头一端的球头部分配合的球形内腔和供所述第一球铰连接球头另一端的连接杆部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球铰连接球头的球头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球铰外壳的球形内腔中,所述第一球铰连接球头的连接杆部分从所述第一通孔穿出,并与所述车辆的车桥轮边转向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臂总成作为所述车辆的独立悬架结构中的上横臂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球铰外壳上固定连接有弹性及阻尼元件安装支座,用于安装所述弹性及阻尼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铰外壳与所述弹性及阻尼元件安装支座通过轴孔过盈配合和螺栓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或者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或者一体制造形成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臂各有一个端部共同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球铰外壳上,形成刚性V字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铰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球铰连接球头和第二球铰外壳,所述第二球铰外壳具有与所述第二球铰连接球头位于中间位置的球头部分配合的球形内腔和供所述第二球铰连接球头两端的连接杆部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球铰连接球头的球头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球铰外壳的球形内腔中,所述第二球铰连接球头的连接杆部分分别从所述第二通孔穿出,并与所述车辆的车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
所述第三球铰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三球铰连接球头和第三球铰外壳,所述第三球铰外壳具有与所述第三球铰连接球头位于中间位置的球头部分配合的球形内腔和供所述第三球铰连接球头两端的连接杆部分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球铰连接球头的球头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三球铰外壳的球形内腔中,所述第三球铰连接球头的连接杆部分分别从所述第三通孔穿出,并与所述车辆的车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臂各自的另一个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球铰外壳和第三球铰外壳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铰连接球头的球头部分的球心到所述第二球铰连接球头和第三球铰连接球头的球头部分的球心连线的垂线与所述车辆的车桥轴线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铰连接球头和第三球铰连接球头的连接杆部分在初始位置下的轴线分别与对应的控制臂的轴线呈第一预设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9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臂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球铰结构的径向横截面之间分别呈第二预设角度和第三预设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为[-30°~30°],所述第三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为[-3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91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觉传感器现场标定装置和标定方法
- 下一篇:漆包线漆膜厚度的一种显微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