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后油封支架压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8786.1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5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鑫;张玉龙;闫浩泉;李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后油封 支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后油封支架压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小批量装机试制阶段,由于装配发动机的数量小,发动机后油封支架一般使用简单易操作的装置压装到发动机上。目前发动机的后油封支架采用手动或者简单辅具进行压装,压装的质量受限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经验以及手动压装辅具的制造误差,压装力无法控制,压装过程不稳定,容易造成发动机后油封处机油泄漏,不能保证压装质量且提高劳动力成本,装配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后油封支架压装装置,以保证压装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后油封支架压装装置,包括固定架和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的第一缸杆通过第一旋转轴转动连接于翻转头,后油封支架安装于所述翻转头远离所述第一缸杆的安装面,所述第一旋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一缸杆、且平行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翻转头通过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翻转气缸的第二缸杆,所述第二旋转轴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
进一步,还包括悬臂,所述悬臂的一端通过第三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缸杆,另一端通过第四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翻转气缸;所述第三旋转轴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且置于所述第一缸杆的中间段,所述第四旋转轴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
进一步,还包括以其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缸杆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翻转头。
进一步,还包括以其一端固接于所述翻转头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缸杆。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杆为L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安装面设有定位销轴,所述后油封支架通过所述定位销轴安装于所述翻转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后油封支架压装装置,通过翻转气缸将发动机后油封支架转到安装方向,然后利用压紧气缸的缸杆的伸出将发动机后油封支架压装到发动机上。该方案通过气动方式实现转向和压装,无需人工压装,压装力均匀,压装过程稳定,防止发动机后油封处机油的泄漏,保证了压装的质量,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装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未压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装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翻转头翻转90度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装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压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固定架,2、压紧气缸,3、第一缸杆,4、第一连接杆,5、翻转头,6、第二连接杆,7、第二缸杆,8、悬臂,9、翻转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87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